今日的曬經村,再也不是昔日模樣了!
“家家吃上自來水,水泥路從門前通過,干部真心辦實事……”細說新變化,曬經人昂起頭,聲音高八度。
曬經村屬人和街道,但在2018年,還是縣里“掛上號”的后進村。
過去的曬經村,為啥“病秧子”?
“以前,村里無變化,扯皮鬧筋的多,群眾意見大……”村干部給自己把脈,心里都清楚,焦點聚在哪。
病不輕:甩手掌柜不理事
曬經村,區位條件并不差,村子前面是長江,離縣城也不遠。
“大江大河在眼皮下,洗衣做飯卻要看老天臉色!”當地村民講了一個真實故事。曬經以前缺水,大熱天里,村干部還得找農戶借水沖辦公室廁所……
曬經村的確“病”了。全村2992人,前些年至少一半以上村民用水困難。“一盆水洗了臉,再洗腳,還要用來喂牲口。”五組村民周發安說,有時,他半夜三更打起火把到后山排隊挑水,摔個人仰桶爛是常有的事。
曬經村“病”得不輕。“一斤柑橘,人家賣兩塊多,我們賣七角錢,還沒人來收。”村民們說,曬經的柑橘、枇杷發展得早,成片成林,也曾風光過。但漸漸地,由于路不通,客商進不來,壓價不說,還得自己背到半山公路上去賣,果子沒有效益,寧肯掛在樹上讓鳥兒啄,或者干脆爛在地頭。
“沒有路,柑橘能長腳?”村里人眼巴巴地看著對面盤石和臨近巴陽的水果遠銷各地,產業發展紅紅火火,大家窩著火,心里不舒服。
“縣上有‘五大件’民生項目,我們年年盼,年年沒有份!”日子長了,村子發展不見起色,步子越來越沉重,老百姓火氣大,牢騷多起來。
問題出在基層黨組織的作用發揮上。“當時的村支兩委各吹各的號、各唱個的調,服務意識差,帶動能力弱。”在全村群眾看來,村干部就是甩手掌柜,只刨自留地,哪管群眾富不富。
組織陣地弱化了,干部少了上進心,村民訴求無人問……漸漸地,曬經村掉隊了。
開處方:強筋壯骨兩味藥
后進趕先進,從哪入手?
“強筋壯骨,練好內功!”人和街道黨工委書記吳顯文說,縣上針對曬經村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進行整頓,明確了縣領導結對幫扶,強化責任落實。
“老百姓最期盼什么,就是工作努力方向。”為抓好曬經村軟弱渙散整治提升,在整頓工作開展之初,聯系該村的領導干部和工作隊員多次進村入戶、走訪座談、問卷調查、民主測評,現場辦公,全面掌握曬經村“病灶”,幫助該村基層黨組織明確整頓思路,找準切入點,研究發展思路,解決實際問題。
最終,針對“病癥”,縣上給曬經村開出了“兩味藥”。
選優配強帶頭人。求木之長,必固根本。“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曬經通過本村選、外面引等方式,配強了村班子,選出黨性和服務意識強、有責任擔當、能干事會干事的優秀黨員作為村支部書記,當好鄉村振興開路先鋒。
建章立制抓整改。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接下來,為提升服務水平,曬經村完善了值班、“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支部、民主管理等各項制度。其中,針對村干部慢作為、亂作為、不作為,村上“約法三章”,嚴謹作風散漫、值班脫崗干私事,為政不勤、吃拿卡要謀私利。針對百姓事無人問,村上建立了群眾辦事“零距離”限時辦理制度。針對村級財務不公開、不透明等問題,村里推行“四議兩公開”,規范議事程序,凝聚發展合力。
敢負重:山村變化村民贊
曬經村這個“老病號”,要浴火重生,擔子不輕。
“也曾打過退堂鼓。”劉國云作為新一屆班子的“領頭羊”,上任之初,信心滿滿,但隨著工作深入,很多“疑難雜癥”不請自來,這位敢說硬話、說直話的“新官”,面對“舊賬”始料未及。
“莫畏難,老劉!農村工作千頭萬緒,觸及矛盾多,但城堡需要一個一個攻克,只要真心辦事,老百姓會理解支持!”最終,這位不服輸的“犟拐拐”堅定了最初夢想,帶領班子負重前行。
抓鄉風治理,一個黨員一面旗。去年,嗮經村實施村道硬化,施工人員偷工減料,混凝土比例不達標,黨員瞿江發現后,當即制止。“何必這樣較真,睜只眼閉只眼吧。”對方暗示,給點好處。“事關民生,哪能放行?”瞿江眼睛一瞪,手臂一揮,對方立馬“剎車”。緊接著,黨員聯系群眾制度、黨員示范崗進入常態,黨群“心路”漸漸暢通,崇德向善鄉賢文化、紅白喜事理事、村容村貌整治等村規民約得到群眾支持,班子有了向心力,村民有了精氣神,小山村煥發新活力。
抓設施建設,增強百姓幸福感。路和水建設滯后,是曬經人最抬不起頭的“兩大軟肋”。下足繡花功,鐵杵磨成針。跑項目、抓發展、辦實事……短短一年多時間,曬經村變了:十二組柑橘產業修了4500米人行耕作便道;從千峰村引入10公里飲水管道,建成1個水廠,徹底解決了全村1500多人用水難;4公里村組道路硬化了,3公里村組連接路修建了,給村民出行帶來方便。
抓產業發展,花果山變金銀山。九組的瞿詩華老人對現在的生活很是滿意。“不流一顆汗水,每年坐在家門口收入1.5萬元。”瞿大爺的滿滿幸福感來源于村上抓產業發展帶來的變化。曬經村有700畝晚熟倫晚柑橘,以前由于各自為陣,無人管護,“花果山”的效益低下,有其名無其實。近年來,該村荒廢了多年的柑橘園引入了業主,農戶可得1300元/畝的流轉費,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真金白銀”。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大路修到家門口,天干心里不再慌。枇杷柑橘發新枝,產業致富花兒香。果蜜曬經人和樂,齊心協力奔小康。”對曬經村近年來的變化,村上出了名的“釘子戶”萬經元,由“叫雞公”變成了村政策宣傳“小喇叭”,經常編歌謠夸贊,逢人就開講。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小喇叭”說,現在的曬經,村里大小事有人聽有人管有人干;老百姓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村務公開透明化,黨員群眾說了算……
黨建促發展,百姓干勁足。如今的曬經,村道通暢干凈,林中瓜果飄香,漂亮民居掩映其間……一幅鄉村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走進新時代,曬經人正在奮力趕超,正在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