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萬事開頭難。王吉友告訴記者,想要花椒產業園實現宜機化,首先解決的問題是把荒地、田坎推平,有的村民則無法接受,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多次組織村民開院壩會,動員大家流轉土地,同時,王吉友還帶著50名村民代表去萬州、墊江等大型花椒基地進行考察,讓他們直觀感受花椒產業帶來的效益。當村民了解到花椒產業帶來的效益后,大家都主動流轉出自家的田地,以每畝400元的流轉費,共流轉了1500畝土地,涉及農戶200多戶。
去年10月,該項目動工建設,對流轉的1500畝土地進行整治,建設園區宜機化耕作便道,今年3月,已栽植“天知椒”花椒樹苗15萬株。“3年后,這里便是綠油油的一片,荒地荒山將變成綠色青山,不僅能治理水土流失,美化了環境,還能給村民帶來增收。”王吉友說,他目前的經營模式是:農戶以流轉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該項目建設,涉及的農戶不僅能得到流轉費,還能在花椒產業盈利時分紅。再過兩年,1500畝花椒將進入豐收期。預計年產花椒300萬斤,年產值可達1200——1500萬元,農戶的收入肯定增加了不少。
目前,該基地解決當地農民常年務工35人,季節性務工120人,務工支出近120萬元。福星村三組的黃道貴夫婦是基地的固定工,從去年12月起就在基地務工,每天掙70元工資,3個月時間,黃道貴夫婦有1.2萬多元的收入。
下一步,花椒園將實行“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由江瀚生態農業標準化花椒園成立花椒產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合作社成員10家,帶動就近農戶種植花椒100戶,并實行統一栽植、統一管護、統一品牌質量、統一市場銷售,同時,實行花椒產品深加工。
(記者 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