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哇!好大的蛇······”近日,在南溪鎮桂溪村雙溪野生動物養殖基地,當記者一行看到一條條大蛇時,有的嚇得連忙往后退。雙溪野生動物養殖基地負責人陳云卻絲毫不懼,輕松地從養蛇溫室里抓出一條霸王蛇,向大家展示起來。他說:“霸王蛇看起嚇人,但毒性很小,能帶來不小的經濟效益呢!”
瞄準養蛇商機 建起養蛇基地
據了解,雙溪野生動物養殖基地創立于2017年,目前養殖有霸王蛇、松花蛇等蛇類2萬余條。去年,該養殖基地以平均120元一斤的售價,售出了3萬余斤蛇,創收近400萬元,刨去各項成本,純利潤達200萬元。
在云陽,養殖蛇的并不多見,為什么要選擇養蛇創收呢?陳云介紹,在養蛇前,他曾在江口場鎮上經營兩個家俱廠,但均以虧本告終。隨后,經朋友介紹得知在江浙、廣州等沿海城市,蛇肉深受消費者青睞,而且供不應求。看到商機的陳云,擼起袖子說干就干,他先跑廣州,打聽蛇肉市場情況和銷售渠道,在確認養蛇有市場前景后,他便馬不停蹄地到外地去拜師學藝。為掌握養蛇技術,他先后“潛伏”在湖南多家養蛇廠,從工人做起,扎扎實實學習養蛇技術。
學到養蛇技術的陳云回到云陽后,看中了南溪鎮桂溪村是個非常適合養蛇的地方,隨后,他以每年6萬元的租金租下了桂溪村的一家廢棄養牛場,將養牛場改造成為如今的養蛇基地。
![]() |
苦學養蛇技術 看長遠算大賬
在飼料室,陳云一邊細心叮囑工作人員將投喂給小蛇的“毛雞蛋”剪碎,一邊查看旁邊的溫控設備。“蛇是變溫動物,要安裝溫控設備,夏天蛇房溫度在28℃-29℃之間,濕度以蛇蛋不受潮為宜。蛇在生產前不吃東西是正常現象,生產之后要及時投食喂水,補充營養。小蛇捕食能力較弱,有時也會因打架導致死亡,必要時可進行隔離。”說起養蛇方法和經驗,陳云如數家珍。
養蛇技術并不是天生的,除了在湖南等地學習技術,記者了解到,陳云的養蛇經驗還離不開實踐探索。“去年有段時間,蛇不怎么吃東西,他急得上火,幾天里,他吃不香睡不好,一直找原因。后來,他發現溫室的溫度設置過低,在湖南養蛇廠,26℃已經夠了,可對于南溪桂溪村這個地方就不適合了,要把溫度控制在28—30℃之間。”陳云的妻子羅紅梅說。經過建立起適應本地的科學養殖體系,該養殖基地的出蛇率從最初的50%提高到了90%,極大地提高了經濟效益。
“目前我們養的蛇主要銷往上海、浙江、廣州等沿海城市,還供不應求。前不久,廣州的一個客戶要訂2萬斤蛇,我們卻沒貨了。”陳云說。養殖基地的蛇之所以供不應求,源自陳云嚴格把控蛇肉品質。據了解,該養殖基地堅持給蛇投喂“毛雞蛋”之類的綠色食品,不僅食品成本高,而且用工成本也高。“喂飼料成本要低得多,但飼料里的重金屬、抗生素等會導致蛇肉的營養不過關,而喂“毛雞蛋”長大的蛇,它的肉質鮮嫩,口感好,營養價值高。”陳云說,“算賬要算大賬,不能只看眼前,還得看長遠,不能只算局部,還得算全盤。
![]() |
舞動養蛇產業 帶動村民增收
陳云舞活了養蛇產業,養殖基地的發展壯大為當地34個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中包括2個貧困戶。據統計,該養殖基地去年支出了100多萬元的勞務費。劉光菊是桂溪村人,在養殖基地工作了兩年,她告訴記者:“我每月至少能拿2500元的工資,基地還包吃包住,要是家里有啥子事,請個假馬上就能回去,相比在外面打工要安逸得多。”
看著養殖基地逐漸步入正軌,看到務工村民的滿面笑容,陳云一邊覺得樂滋滋的,但又覺得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責任壓得實,步子就邁得穩。下一步,我打算將旁邊的地整合起來,建立一個草莓種植園,發展多種產業,讓鄉親們掙更多的錢,過更舒服的日子。”
(記者 段斯斯 實習生 洪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