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數據是新時代的“數字寶礦”,是當今世界最有價值的戰略資源。打造數字經濟,釋放大數據紅利,建設智慧云陽,是云陽堅定不移的目標。
近年來,云陽加快大數據智能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全力以赴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在科技的加持下,我縣解決了不少城市社會治理中的難題。從全面防控到精準服務,云陽正逐步走出一條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的“智慧路”。
戰疫有“數”
打造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樣板
疫情防控態勢實時更新、在線監管物資儲備情況、遠程診療服務支撐……
面對今年的疫情大考,數字化治理大顯身手,云陽催生了很多新業態和新模式,我縣的疫情防控迎來了全新的應戰變革。
2月17日,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云陽分公司開發的云陽縣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以網格化管理體系為基礎,橫向聯動所有職能部門和企業單位,縱向打通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基礎網格。同時開通了公眾參與社會治理問題舉報監督的通道,建設了網格化社會防控管理,充分發揮了數據公開共享、平臺資源開放、新技術場景應用等優勢,實現了“一張圖”“一盤棋”服務的360°全景社會治理新模式。
不僅如此,該平臺還結合大數據分析研判,面向普通用戶、企業用戶、街道社區、小區物業等類型用戶,開發了“云陽抗疫”微信端鏈接,提供出入登記、有線索征集、自主申報和求助通道權限;提供企業防疫專欄,政府通告、復工申請、入園登記等;針對街道社區、小區物業等外出排查人員擁有出入登記摸排申報、卡口肺炎摸排申報、每日排查情況申報和“四返”人員情況申報等權限;針對平臺管理員可對平臺進行管理維護以及相關數據統計處理,實現了在打通社會治理問題發現、處置、辦結、考核的多層級全閉環管理流程的同時,完成了各類社會治理事項的高效精準處置。值得一提的是,該平臺還能結合大數據分析研判,精準找出社會治理短板,助推社會治理能力的改革進步。
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疫情防控不僅無死角,也更精準。在新冠疫情防控攻堅戰中,該平臺展現了我縣“數字治理”的強大能量,凸顯了云陽現代化社會治理能力的飛躍。通過這種智慧治理方式,云陽的疫情防控類事項得到快速處置,一次次數據流轉間,精密智控的腳步越走越有力。
疫情的考驗,不僅是基層智慧治理成果的反映,更為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按下了“快進鍵”。當下,現代公共服務需要政府、市場、社會多元主體的參與,而該平臺的應用正是使得三類主體在數據融合互通、業務協同方面實現更加有效地互動、互補、互聯。未來,運用大數據治理社會參與的主體將更多元,就像此次疫情防控的數字治理實踐中,主角不再僅僅是政府,政府、互聯網平臺、運營商、社區系統等多類主體將形成合力,共同治理社會難題,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
![]() |
“數戰數決”
破題優質醫療資源稀缺
現如今,大數據在各個行業被廣泛應用和不斷擴展,在醫療領域,各類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快速涌現、持續升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縣全面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我們看到,基礎電信企業依靠創新技術應用,在最短時限實現了重點醫院、疾控中心這些重要場所的通信暢達,5G+云計算讓我們共同見證了不少奇跡。以縣中醫院的5G遠程診療平臺為例,該平臺的運用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成為了戰“疫”利器。
今年2月,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云陽分公司依托5G網絡搭建的云陽縣中醫院5G遠程診療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依托5G網絡在數據傳輸上的明顯優勢,實現了遠程協同申請、申請審核、專家管理、病例采集、信息查詢,轉診的業務信息、管理信息、病歷信息、診療信息可實現醫療機構間相互存儲、傳輸、共享。
據悉,該5G遠程診療平臺是由中國移動聯合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構建的綜合性國家級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平臺。該平臺覆蓋了中日友好醫院等400余家醫院,能實現全國范圍內遠程門診、會診、病歷交流及聯合體醫療培訓等功能,平臺結合了5G網絡+有線網絡的模式,以確保遠程會診業務能靈活穩定開展。疫情期間,該平臺為云陽縣中醫院實時接入了國家遠程醫療協同平臺,實現了院區間的高清音視頻遠程會診和影像數據的實時共享,有效助力全縣與新冠肺炎疫情“賽跑”。
5G技術的利用,將千里以外的“智囊”匯聚到一起,集合了全國的精兵強將,共同對抗新冠肺炎。縣中醫院的5G遠程診療平臺正是利用“5G網絡+遠程醫療”形成的醫療資源集聚優勢,提高了疫情處置水平與救治能力,讓我縣的一線醫護人員能夠直接和專家會診,不僅有效緩解了醫護人手不足的困難,減少醫護交叉感染等風險,而且還提高了全縣的疫情防控能力,檢驗了我縣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階段性成果。可以說,該平臺的搭建是智慧醫療、“互聯網+醫療”、大數據平臺在疫情防治過程中的成功運用。
以此為契機,相信大數據和5G技術將會更廣泛地運用于以后我縣醫療領域,在積極助推云陽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的同時,為全縣醫務人員更安全、更高效救治病患保駕護航。
![]() |
“智慧工地”
讓建筑管理更具“科技范兒”
“智慧城市”決定著未來的城市地位與發展水平。而“智慧工地”是智慧城市在建筑施工領域的縮影,是建筑施工行業科技化變革的重要推進力量。
近年來,云陽的城市建設飛速發展,城建項目日益增多,為滿足人民群眾對工程項目越來越高的質量要求,我縣運用“互聯網+”技術,將全縣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和造價2千萬元以上的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打造為智慧工地,嚴把工程質量關,由此催生出一大批高質量的示范工地、樣板企業。我縣在2017年打造的逸合·兩江未來城9區(一期)二標段工程就作為智慧工地示范項目得到了市城鄉建委的表彰。
智慧工地的“智慧”體現在哪里?據悉,智慧工地是工程管理模式的創新,建設共分為實名制、安全、質量和工資專用賬戶管理四個版塊,涉及12項“智能化應用”。智慧工地通過運用物聯網、傳感器、云計算、RFID以及大數據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建筑施工現場參建各方現場管理的工作方式、交互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從而實現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建筑施工行業的深度融合,推動建筑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如今,我縣打造的“智慧工地”形成了“安全專責現場抓安全、遠程視頻監控安全”,線上線下實時互聯的監督模式,筑牢了全縣安全施工的“防護網”。如:通過項目位置定位和人臉識別考勤門禁系統,對人員進行實名制管理,有效解決了“人員掛證”等行業難題;通過揚塵噪聲監測、起重設備安全監控等手段,可以對揚塵噪聲超標進行預警、預控預防安全事故發生;通過監管軟件及數據采集儀實時上傳混凝土原材料檢測報告等數據,監管部門能夠遠程查詢,從源頭規范商品混凝土企業質量行為,保證工程結構安全;建筑材料進場見證取樣采用二維碼技術,可以遏制虛假試樣,并對進場使用建筑材料相關信息及復檢結果進行登記,予以公示,建立社會監督機制,促進誠信經營;工資專用賬戶管理能夠加強合同履約管理,及時掌握工程款及一線建筑工人工資支付等情況,有效保護農民工切身利益。
通過智慧工地建設,我縣建筑市場管理得到了顯著提升。一方面,信息管理平臺、智能技術、智能設備被應用到了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中,全面提升了企業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與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工程管理模式得以創新,構建了覆蓋“建設主管部門、企業、工程項目”三級聯動的智慧工地管理體系,有效提高了建設主管部門在工程質量、安全、清欠等方面的監管與服務效能。
截至目前,全縣已經通過智慧工地驗收的項目有17個,其中體育公園、紫金莊園、金科濱江地塊3個項目已經通過BIM智慧工地驗收。
在這次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大數據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嶄露頭角、功不可沒,幫助了機關部門、醫生作出更加準確、迅速的判斷,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同時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我縣對大數據的運用也已有長足進步。
立足當前,數據的開放、整合、共享依然有待改進與健全。云陽縣大數據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也將開展云上大整合、網絡大統一、數據大匯聚等行動,打造一批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深度融合的示范應用,并依托物聯網、視聯網等技術,將管理的神經末梢延伸到全縣,讓城市更具智慧的感知能力,實現更廣泛的互聯互通、更安全的城市管理、更多元的智能化,真正將社會“治理”邁向“智理”。
(記者 何競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