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支書,又下來搞疫情排查了哈,現在疫情這么嚴重,幫我把這200元錢捐給國家”。 近日,在上壩鄉東陽村,村支書王繼燈和往日一樣走家串戶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一位手拄拐杖,身體佝僂,滿臉皺紋的老人步履蹣跚走向王支書,拉著他非要把錢塞進王支書的手上。
心系疫情 必須要出一份力
老人名叫葉祥碧,現年81歲,地地道道的農民,從未離開過上壩鄉。如今朝枚之年的他已無力務農,與家中老伴的主要生活來源就是靠在外地務工的兩個兒子每年寄回的贍養費。
王支書握緊老人家顫抖著的手,一時語塞。片刻停頓后說:“老人家您的心意領了,但您這么大年紀了也無收入來源,捐款的事就讓后輩們去做吧!”老人家一臉嚴肅地說:“現在條件好了,我的生活沒問題,兒孫捐款是他們的事,這錢我必須得捐”。
這次的相遇并不是偶然,葉祥碧老人得知王支書每日都會下村入戶,早早地就在路上等著,想多捐點錢為疫情出一份力。“上次我去政府捐款沒成功,這次捐這么一點未必也不收邁?”葉祥碧說道。
為人民服務 多次捐款表心意
原來,葉祥碧已不是首次捐款了。為何第一次卻不成功呢?
從疫情發生后,在大山里住著的葉祥碧老人家通過電視和政府、村里的宣傳知曉疫情的情況,看著新聞上疫情的嚴重、前線醫務人員夜以繼日地治療、防控工作人員敬職敬責地工作,自己也想出份力,可除了居家不添亂之外年邁的身體幫不了啥忙,所以捐款的心思一直放在了心上。
直到復工復產開始逐漸讓出行方便些后,葉祥碧按捺不住心中所愿,帶著口罩來到了上壩鄉政府為防疫捐款,這就是他的首次捐款,但卻沒有成功是為何呢?
“你好,我想要捐錢,這次疫情這么嚴重,我要出點力。”
“請問您要捐好多喲?”
“我要捐1萬元。”
葉祥碧與該鄉綜合大廳窗口工作人員向青瓊交談著,當向青瓊得知這位穿著樸實,甚至有些老舊衣物的老年人要捐1萬元時,第一聯系了鄉領導如何處理以及詢問村干部了解老人的情況。
問到老人的想法時,他說:“這個疫情死了那么人,國家在為人民,拿那么多錢,醫務人員都那么忙,我捐點錢,也為人民服務,要是有這個能力,都要去幫忙。”可能是太過激動、可能是年邁無力,老人家隔著口罩說出的話并不怎么清楚、也沒啥邏輯,可堅定的語氣能夠感受到他那顆炙熱愛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