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第六醫院急診科醫生林杰——
“守在患者身邊,我才感覺踏實!”
![]() |
2月10日,在武漢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相互打氣鼓勁。新華社記者 熊 琦攝
“疫情就是命令,救治患者就是責任。若有需要,召必回!”1月18日,林杰向院領導提出希望回到原單位,到一線戰斗。林杰是武漢市第六醫院急診科的主治醫師,當時正在武漢協和醫院進修。得到醫院批準后,第二天,林杰作為第一梯隊進入武漢市第六醫院外科12樓的隔離病區。截至目前,林杰一直在隔離病區堅持,連大門都沒有出過。“守在患者身邊,我才感覺踏實!”林杰說。
堅守陣地就要直面危險。武漢第六醫院目前收治了400多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其中有近一半患者是該院的醫護人員。“疫情爆發之初,由于密切接觸患者,加之醫用防護工具的缺乏,一些同事感染了。”林杰介紹,在醫院全力救治下,不少同事都已經康復了,“醫院的關心和愛護使得我們可以更好地去沖鋒陷陣。”
堅守陣地就顧不上家人。2月8日是元宵節,上午10點,林杰正在會診,突然接到了表妹的電話,說姨父突然跌倒,詢問如何進行急救。林杰簡單說了心肺復蘇的方法,叮囑她半個小時后再打電話,然后繼續接診患者。沒過多久,林杰就收到了姨父去世的消息。“說起來真難受,我姨父去年10月份做的腦部腫瘤手術,出院后一直在家里休養。疫情發生后,我沒有時間去看望他。”林杰有些哽咽。
“沒有你不分晝夜的守,就沒有我的命了。”現已脫離危險期的小王對林杰充滿感激。一天夜里,小王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血氧飽和度不斷下降。林杰發現后立即給小王上無創呼吸機,并施以其他輔助搶救措施。此后,林杰一直盯著小王的血氧飽和度數據,只要發現數據報警,立刻調整呼吸機壓力參數。直到凌晨4點,等小王的血氧飽和度恢復到90%、病情穩定后,林杰才松了一口氣。
搶救患者是林杰的日常。這些天,林杰幾乎每天都要搶救一兩位危重患者,還要對中度癥狀的患者進行普通搶救,比如上呼吸機。隔離病區內,有些值班醫生做手術是行家,但對于內科護理和呼吸機的使用不是很嫻熟,需要林杰去指導。林杰粗略估計,自己一天要不斷調整近20位患者的呼吸機。“我已經養成了碎片化睡覺的習慣。工作六七個小時,休息睡覺三四個小時,依次輪替。”林杰笑著說。
阮女士是林杰接診的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她剛住進隔離病房的時候情緒很低落,也不愿意吃藥。林杰發現后,每次查房時都會跟她聊天并安慰說:“不要急,病情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放心,有我們在,不用怕!”阮女士情緒漸漸平穩,積極配合治療,病情逐漸好轉。2月6日,阮女士各項檢查都符合出院標準,離開醫院前,她還拉著林杰和其他醫護人員合影留念。“患者從躺床上都沒力氣說話,到后來可以開心跟我們聊天,看著他們一天天好轉,我們更加有信心戰勝疫情!”林杰語氣堅定地說。
申少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