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訊 地處方斗山下的雙會村是石柱縣大山里一個傳統的農業小山村,返鄉創業的“重慶市農村電商扶貧帶頭人”向學明在村里建起“田間天貓”致富鄉鄰。今年以來,他已和260戶農戶簽訂種植協議,其中貧困戶93戶,電商為小山村帶去了大變化。
網絡扶貧工作是整個脫貧攻堅戰的組成部分,今年以來,我市充分發揮大數據智能化在助推脫貧攻堅戰中的作用,積極整合資源,下足“繡花功”,扎實推進網絡覆蓋、農村電商、網絡扶智、信息服務、網絡公益等網絡扶貧工作,讓貧困地區群眾在互聯網共建共享中有了更多獲得感。
貧困地區互聯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今年以來,我市進一步完善貧困地區互聯網信息基礎設施——用好“互聯網小鎮”和“互聯網村”試點示范建設兩個抓手,進一步擴大“互聯網小鎮”建設范圍,全面提升農村信息化應用水平。繼續推進貧困地區人口聚居區的自然村光纖和4G網絡覆蓋。支持貧困縣農村信息化建設,推動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與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鼓勵支持電信運營企業面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推出資費優惠措施,精準降低貧困家庭網絡通信資費。
市發展改革委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專項,力爭國家在國家深度扶貧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傾斜。推動農發行重慶市分行首筆網絡扶貧貸款落地城口縣,該筆貸款獲批金額1.5億元,首筆投放2110萬元,用于支持該縣亢谷片區網絡扶貧項目建設。
目前,全市實現深度貧困鄉鎮人口聚居自然村寬帶和4G網絡覆蓋,深度貧困鄉鎮“村村通寬帶、戶戶有信號”。已完成9個鄉鎮“互聯網小鎮”示范建設,89個行政村“互聯網村”試點建設。
消費扶貧帶動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是貧困地區實現穩定脫貧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而消費是支撐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我市扎實推動農村電商發展特別是電商扶貧工作,積極推動貧困區縣農特產品觸網營銷。
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梁平區虎城鎮村民石安浪賣農特產品就賣了5萬多元錢,為啥賺錢這么快?
原來,3個月前,在梁平區商務委牽頭下,虎城鎮成立了電商服務站,石安浪開始“觸電”成為農村電商經紀人,在網上為種植戶賣農特產品成了他的新職業。
石安浪說:“開網店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省錢。如今,開網店讓我嘗到了網絡銷售帶來的無窮樂趣。更重要的是,通過把最先進的互聯網與最原始的農特產品連接起來,讓我找到了‘坐山吃山’,靠賣本地農產品致富的新型賺錢方式。下一步,我將繼續做好線上銷售,嚴把質量關,努力打響梁平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
為支持貧困區縣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全市1919個貧困村設立村級電商服務站1556個,覆蓋面81.1%。建成“網上村莊”村級服務站835家,覆蓋24個區縣,覆蓋面43.5%,合作農戶達2萬余戶。完善貧困區縣農村物流配送服務體系,14個貧困區縣均初步完成區域物流資源整合并建成區縣級物流分撥中心,累計建成567個鄉鎮物流配送站、2987個村級物流點。
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和綠色生態產品銷售是貧困地區群眾的重要收入來源。品牌影響力不夠,往往導致貧困地區農產品上行乏力,影響脫貧攻堅成效。
我市積極開展電商扶貧助推農產品上行活動,對接全國和區域電商平臺開展電商扶貧合作,舉辦電商招采大會、農村電商展示展銷、“村紅直播”網絡視頻購銷、電子商務進農村趕集等活動,全年帶動農產品消費和上行銷售2.2億元。
在2019中國·重慶“巫山脆李 李行天下”產業扶貧全網營銷活動中,市委網信辦、市農業農村委組織盒馬鮮生、中石油、重慶郵政、巴味渝珍、順豐、誠信干果、果琳鑫園等7家企業與巫山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巫山脆李”產業扶貧全網營銷。
市商務委與奉節縣政府聯合舉辦“天貓生鮮農村淘寶正宗原產地大滿貫奉節臍橙”活動,共銷售奉節臍橙15萬件,銷售額突破350萬元。
今年5月,盒馬鮮生與石柱縣現場簽約銷售石柱辣椒及制品150噸、莼菜800噸,簽約總金額達1500余萬元,將帶動2000余農戶實現增收。同時,市商務委還牽線搭橋,推動重慶對外經貿集團與石柱縣合作,使得石柱莼菜有望今年下半年實現直接出口。
今年,我市將實現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全覆蓋、物流配送體系全覆蓋、貧困村電子商務帶頭人全覆蓋、深度貧困鄉鎮產地集配中心全覆蓋、主打農產品質量追溯全覆蓋、電子商務企業對口幫扶全覆蓋、網絡基礎設施全覆蓋等7個全覆蓋。
著眼網絡扶智,技能培訓增強內生動力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越往后難度越大。只有激發內生動力,才能讓脫貧可持續、致富有干勁。
今年6月,著眼網絡扶智,市委網信辦會同市農業農村委組織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在重慶開展網絡扶貧創新活動“扶貧達人”培訓,對來自基層農村電商運營者,貧困地區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從業人員和旅游、餐飲等行業從業者等300余名學員開展培訓,通過線上線下專題培訓、流量扶持、咨詢指導等方式,幫助貧困地區培養“三農”信息創作、農村內容電商等復合型人才,以提升貧困地區農民信息化素養,為當地脫貧攻堅和產業振興提供持續動力。
今年,我市還將持續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和“優質資源班班通”建設,推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走進貧困地區課堂;深化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基礎教育專項(含研究生支教團),動員大中專學生為脫貧攻堅工作作貢獻;加強貧困地區群眾培訓工作,支持貧困地區開展農民手機應用、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基本技能培訓,提升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信息獲取和應用能力。
匯聚全社會網絡扶貧合力
脫貧攻堅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市動員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籌集社會資源、聚焦網絡扶貧。
截至今年8月,中國電信重慶公司已在重慶深度貧困鄉鎮建起17個“愛心小屋”。
在“愛心小屋”里,農村留守兒童可與父母高清視頻通話,還能參加“夢想音樂會”“暢游歡樂谷”“精典書店之行”“新春播種計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在雞鳴鄉、車田鄉等已投用的“愛心小屋”中,留守兒童和外出務工父母視頻通話共計6630余次,不少兒童內向孤僻的性格因與父母交流的加強而大有改善。
下一步,市委網信辦還將會同市扶貧辦等部門,組織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深入貧困地區,挖掘當地特色產品,助力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消費扶貧。同時,還將實施脫貧攻堅“鄉土網紅”打造工程,集中培育打造一批能熟練運用網絡新媒體新技術、帶動本地農產品銷售、擴大旅游資源宣傳和助力特色品牌建設的農村電商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