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產業園落地實施策劃方案" />
云陽網訊(記者 李充 鄧庭庭)9月3日,云陽召開規劃評審會,專題研究評審現代農業產業園落地實施策劃方案,打造現代農業產業新樣板,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評審會上,規劃編制設計單位有關人員和城鄉發展研究專家圍繞《云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落地實施策劃方案》,就項目背景意義、發展基礎、產業定位、規劃布局、投資估算、效益分析、實施進度等作了詳細介紹。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對促進農民增收、帶動本地農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以來,云陽搶抓發展機遇,按照中期打造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遠期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目標定位,委托一流的設計單位和科研院所,高標準規劃編制現代農業產業園落地實施方案,加速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云陽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位于“魚米之鄉”鳳鳴鎮,涉及太地、里市、馬軒、黎明、五同、長城、桂泉等6個村和1個社區,總面積約23平方公里。方案提出:將依托鳳鳴鎮現有產業基礎,引入高科技農業技術,打造高標準農田,豐富農業品種,延伸產業鏈條,形成聚集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一體,旅游、電商等完整產業鏈條。項目建設期為2019—2021年,共3年。其中,2019年主要完成總體策劃實施方案,啟動基礎設施等;2020年重點開展項目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加強項目管護和主體培育;2021年重點強化項目建設管理,進一步完善和拓展園區功能,充分發揮園區綜合效益。
縣委副書記、縣長覃昌德指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強力支撐,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必須舉全縣之力,拿出久久為功決心耐心和毅力,切實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平臺構架搭建,早日建成市級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覃昌德強調,下步工作,重點抓好“八件事”。著力主干道建設,形成交通循環,解決交通堵點;著力村組道路提檔升級,圍繞23平方公里地塊邊緣,做好分支道與主干道連接,將耕作便道作為交通樞紐重點實施,方便群眾出行;著力彭氏宗祠周邊水系建設,劃定保護區域,將橋改成水壩,打造水系景觀,擴大和貫通水系;著力改革舉措,注重宏觀架構,全面分析區域特色,發揮主導產業優勢,激活老百姓參與和社會投資積極性;著力研究投資主體架構,積極探索“政府出資+股權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參與”的運作模式,讓老百姓從中長期穩定受益;著力研究農民集中和分散居住事項,提升生活品質;著力做好對接,尋找一家研究農業產業的科研院校作為技術顧問單位,提供最前沿科技支撐;著力整合縣級部門資源,將近期和三年行動計劃要干的事逐一列出清單,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會議評審了《云陽鄉村振興示范基地(紅獅)規劃》。規劃提出:以紅獅柑橘、彭詠梧紀念館等特色資源稟賦為切入點,圍繞產業發展、紅色旅游、科普體驗、產業融合,打造驅動紅獅快速發展的“兩軸五區”,推動高質量發展。
覃昌德指出,推動紅獅鎮鄉村振興示范基地建設,前期需要科學論證,明白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尤其注重回歸田園本色。從紅獅下高速到向陽村的空地,要因地制宜栽植樹木,實現視野范圍內滿眼是花、是綠、是果;要著力資源稟賦,注重潛心研究,積極探索創新,找準發展定位,實現鄉村振興示范帶動重點突破。
縣領導劉桂虎、熊玉梅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