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解放西路與花街子交叉路口的一處垃圾堆被清理后,已變身為綠地。首席記者 謝智強 攝
重慶日報訊(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胡夢)7月25日,有網友在某網站論壇發帖:“環境污染多次投訴無人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立馬解決,點贊!”
該網友反映,渝中區解放西路主干道與花街子交叉口處有一塊10年前十八梯拆遷后留下的空地,圍墻內雜草叢生,污水橫流,一些居民隔墻扔進去的生活垃圾、裝修垃圾堆積成山。
網友將此情況投訴到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的第二天,10年堆積的垃圾就被清運一空。
那么,實際情況究竟如何?為何垃圾堆積如山污染環境,10年間卻無法得到解決呢?7月30日,重慶日報記者到現場進行了走訪。
垃圾堆積如山污染環境如今終于解決
解放西路與花街子交叉口處,灰黑色的墻磚圍城一圈,圈出了一塊1500余平方米的空地。如今,空地上的垃圾已清運一空,并栽植了綠色植物。
渝中區南紀門街道負責人介紹,7月24日,接到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關于“南紀門街道垃圾堆積造成環境污染,影響周圍群眾生活”的交辦件后,渝中區區委、區政府立即行動,開展整治工作。
經調查核實,群眾反映問題屬實。渝中區解放西路主干道與花街子交口處,有一塊10年前拆除建筑后留下的空地。空地圍有圍墻,圍墻內各類垃圾堆積成山。近10年來,垃圾堆散發出陣陣臭氣,污染環境,影響周邊群眾生活。
“接到交辦件后,街道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召開全街道干部大會,在會上對整改工作做了部署安排。”該負責人介紹,“在一天半內完成了空地垃圾的清運,出動清潔工人80人次,共清理垃圾40余噸。在后續的工作中,我們對這塊空地進行了覆土、補綠、植綠,希望通過綠化工作,使其恢復到綠地狀態。”
“這片空地以前是出了名的‘臟亂差’,現在解決好了,居住環境變好了!”十八梯小區老住戶李學珍說。
據了解,南紀門街道將進一步加強與產權單位的聯系,形成長效聯動機制,對出現的垃圾進行及時清運。同時,加強對轄區居民的宣傳教育,發動居民一起營造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
大渡口區拆除違章建筑清理建筑垃圾
在大渡口區建勝鎮,同樣存在垃圾堆積如山,污染環境的問題。
7月16日,接到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關于“建勝鎮轄區地產集團儲備地存在建筑垃圾和違章搭建問題”的交辦件后,大渡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立即行動。
經現場核實,大渡口區綠地城小區周邊存在1000平方米左右的違章建筑及大量的建筑垃圾。據了解,違章建筑問題為原綠地城項目部配套食堂遺留問題,現場垃圾為今年五月份拆除工棚后留下的建筑垃圾。未整改前,綠地城小區周邊環境臟亂,建筑垃圾堆積如山,臭味擾民。
7月17日上午,大渡口區負責人現場督辦整改進展情況,從整改完成時間、整改效果、后期管護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現場查看后,我們立即做出整改,一天之內,違章建筑全部拆除。”大渡口區建勝鎮副鎮長何中銀說,“同時,我們也督促土地權屬單位渝地西部公司和土地使用單位綠地城集團在一天之內將所有的建筑垃圾清除完畢。”
7月30日,重慶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違章建筑已拆除,建筑垃圾也已清理完畢。“以前天氣熱的時候,垃圾散發出的臭味難聞得很。現在,整改好了,周邊環境看著舒服、干凈,我們都感到很開心。”綠地城小區居民李成慧告訴記者。
據建勝鎮黨委書記徐佑矛介紹,接下來,綠城小區周邊將進行土地恢復、綠化工作。在后續管理方面,將加強管控,不定時巡查監管。同時,舉一反三,在全鎮范圍內進行排查,發現一處清理一處。
“把其它問題放在一邊,先整改了再說”
兩處垃圾擾民,均是通過向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第四督察組投訴后得到解決,但兩處居民的心情卻不同。
綠地城小區居民欣喜于相關部門接到投訴后立行立改,還居民干凈、整潔的環境,“這里原先是工棚,被棄用也沒有多長時間,再加上地處偏僻,交通也不是很方便,政府部門沒有第一時間發現也情有可原,能這么快解決也不容易。”
鬧市中的垃圾被清運,不再惡臭擾民,十八梯附近的居民在高興之余,也有不解之處,許多居民表示,“10年來,我們不斷投訴,為什么非要等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來了才解決?”
“群眾向我們投訴過,我們也跟業主單位溝通過。業主單位說里面有些歷史遺留問題不好處理,就一直拖著。”南紀門街道負責人表示。
那么,為何投訴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問題就得到解決呢?
“清運時,我們跟業主單位協商,把其它問題放在一邊,先整改了再說。”該負責人告訴重慶日報記者。
“導致垃圾擾民10年未解決的根本原因,其實是相關部門權責不清、互相推諉。”十八梯某居民表示,垃圾“圍”城污染的是環境,受損的是群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