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記者在重慶綦江區重走長征路。 劉政寧攝(人民視覺)
重慶市綦江區石壕鎮的苗兒山麓,山秀林茂,溪水潺潺。沿著石階向上,巍峨矗立的“石壕紅軍烈士紀念碑”映入眼簾。紀念碑后面,是莊嚴肅穆的紅軍烈士墓,安葬著紅一軍團長征途經綦江時在石壕鎮英勇犧牲的5名烈士。蒼松翠柏守護,無言訴說著紅軍烈士堅強不屈的英雄事跡。
長眠在此的烈士們,名字已無從查證。在烈士墓的陳列館里,一件件展品、一份份史料清晰地還原了當時的場景,無名烈士的英雄事跡一直未被遺忘。
“1935年1月21日中午,紅軍一部在箭頭埡午飯后繼續前進,留下司務長和兩名戰士歸還借用群眾的物件,用銀元兌換戰士購物時付給群眾的蘇區紙幣。”綦江區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陳平介紹,在這個過程中,3名紅軍被尾隨追趕的敵人包圍。紅軍奮力還擊,但終因寡不敵眾,1名戰士犧牲,1名負傷,司務長為掩護受傷戰友突圍而被捕。
敵人對司務長殘忍實施種種酷刑,企圖問出紅軍組織概況、行軍路線、作戰部署等情況。“面對酷刑逼供,遍體鱗傷的司務長始終閉口不言,沒吐露半句秘密。”綦江區紅軍長征紀念館館長周鈴說。
當晚,司務長被捆送到石壕境內的龍門村,吊在村民趙興伍家附近的桑樹上。趙興伍見其傷勢嚴重,趁敵人不備悄悄送來飯菜,喂到司務長嘴邊,司務長怕連累村民,堅辭不受。
22日,敵人將司務長押到茅壩坪殺害。敵人走后,當地村民在原地掩埋了司務長。1966年2月,當地干部群眾為司務長重修了烈士墓。1981年1月,苗兒山麓的石壕紅軍烈士墓建成后,包括司務長在內的5位烈士遺骸被遷至此地安葬,供后人前往瞻仰。
“雖然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5位紅軍烈士的事跡在我們這里可謂家喻戶曉。”石壕鎮綜合文化站干部趙福乾告訴記者,他家就在紅軍司務長犧牲的龍門村,后改名為長征村。“紅軍還抱過我父親,所以我父親后來當了20年紅軍故事的義務宣傳員。”如今,趙福乾也在石壕紅軍烈士墓當了10年的義務解說員。
“革命理想高于天。這些紅軍英烈沒有留下姓名,但他們的浩然之氣長存。”綦江區委書記袁勤華說,“偉大的長征精神將永遠激勵綦江人民自強不息、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