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葉書記,今天又去看貧困戶呀?”“不是,今天去一組看看幾家農戶的生產情況。”近日,棲霞鎮吉平村的幾個村民看見葉正泉走來,便主動向葉正泉打招呼。
2019年3月,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葉正泉受組織派遣,來到棲霞鎮吉平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
從繁華都市到偏遠鄉村,從學校講臺到田間地頭,角色的轉換,職責的變化,給他帶來最大的挑戰是:面對脫貧攻堅的重任,卻不知從何著手開展新的工作。通過學習《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等,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葉正泉認識到,包括脫貧攻堅在內的任何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都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切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身體力行,走進村民心里。葉正泉利用周末、下班時間,以墾荒種菜為切入點,體驗村民耕種的不易。他一方面虛心向村民討教種植方法,一方面了解村民在“兩不愁三保障”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很快就與村民們熟悉起來了。接下來,他深入村民家中,與他們一起干農活,一起拉家常,很快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和認可,村民們都愿跟他說真話、講實話。
雷厲風行 切實解決問題
紅雙路吉平村段車多路窄,彎多且急,存在安全隱患。葉正泉實地踏勘,擬訂了《吉平村公路沿線路燈安裝方案》,他向鎮領導匯報,到幫扶單位說服,回學校爭取。最后得到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支持,學校捐資為吉平村安裝太陽能路燈35盞。
在入戶走訪中,葉正泉了解到吉平村三組和四組多數村民年老體弱,出行不便,下雨天道路泥濘,時常摔跤。葉正泉馬上查閱吉平村組級公路建設規劃,向鎮領導作專題匯報。鎮里多方籌措資金450萬元,今年,鎮里將為吉平村新修機耕道5公里,硬化組級公路6.1公里。
因地制宜 發展特色產業
到吉平村駐村后,葉正泉通過深入調研,了解到吉平村在產業發展方面存在“品種多、規模小、無特色”的問題。他以重慶市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為契機,走鎮上、跑縣里,經過努力爭取,使吉平村成了重慶市2019年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他還結合云陽駐村工作隊“賽技能賽業績”活動,與村支兩委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一起研究制定方案,細化措施,利用原棲霞小學閑置校舍,啟動了桑蠶種養殖基地建設,打造了葡萄園、獼猴桃園基地,興辦了鄉村旅游接待點,努力在產業特色和規模上有突破,讓村民得到實惠。
黨員示范,抓實黨建工作。葉正泉把加強村黨支部建設作為扶貧工作的統領,他起草了《吉平村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規范黨組織活動,理順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在全村開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六項行動”“四業同創”,黨員“一幫一”等活動,帶頭參加人居環境整治,督促完善村規民約,收到了良好效果。
駐村以來,葉正泉把振興吉平村集體經濟,讓每個村民過上幸福生活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說,“只要還有一戶貧困戶未脫貧,我就會一直待在吉平的田間地頭,絕不會回到高校講臺”。(吉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