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維辰
?
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加快和城市管理體制創新,社區工作的基礎性作用日益突出??偨Y先進經驗,加強社區科普工作,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有關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實現中國夢的宏大戰略,嗚呼了新歷史起點上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并號角
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實現中國夢的寄存中國科學院,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也為推動城鎮化蓬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應當看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城鎮化是抖動內需的最大動力,是促進發展的最大潛力,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最大引擎。城鎮化的演進,已經引發并將繼續帶動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和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已經引發并將繼續推動鄉土社會向城鎮社會的轉變。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轉變。城鎮化不僅需要產業的培育和支撐,而且需要人的素質的培養和提升。無論是實現城鎮產業優化升級、創新發展,還是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無論是提高人們融入城鎮的適應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還是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求,都需要科學知識的支撐,都需要科學素質工作的支持。開展城鎮社會科普工作,一定要從這樣的大背景下來認識,一定要站在這樣的寬廣視野來謀劃,努力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摸準工作方位,努力在城鄉社會結構深刻變動中找到工作重點,努力在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中打開工作新空間。
城鎮化情事發展的新形勢、科技發展面臨的新階段,為社區科普工作拓展了廣闊舞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來發展要靠城鎮化來帶動,要靠科技創新來驅動。實現城鎮化的發展、實現科技的創新,需要全社會良好的科學素質作基礎。社區科普工作是科普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形勢、新的階段,提供了社區科普工作表的機遇,也賦予了社區科普工作新的責任。
提高社區居民科學素質是實現人的城鎮化的重要條件。城鎮化遙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位子城鎮化浪潮的興趣,大量農村變為社區,大量農民變為市民,當前我國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城鎮,有2.6億農民工在城鎮工作。社區是城鎮居民生活的基本單元,是開展科普工作的重要依托。加強社區科普工作,幫助城鎮居民豐富知識、拓展視野、提升技能,有利于城鎮居民特別是新居民增強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公共事務參與能力,提升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發展能力,從而真正融入城鎮社會、成為其中的一分子。
提高社區居民科學素質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關鍵在于增強全社會的自主創新能力,基礎在于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公民的科學素質是科技創新的土壤。社區是科普工作的重要陣地,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社區科普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將越來越突出。加強社區科普工作,提高社區居民科學素質,進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能夠有效筑牢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夯實全社會創新發展的后勁,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提高社區居民科學素質是增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認同的重要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全體全體社會成員科學素質的不斷提高為前提。實踐表明,具備更高科學素養的人,更容易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更容易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和判斷是非的價值標準;科普工作越扎實的地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越廣泛越深入。加強工作,提高社區居民科學人們既能深切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又能更好地領悟到價值的真諦;既能增進對科學的熱愛,又能增強對主流價值的認同,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提高社區居民科學素質是促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茖W技術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密切地關系著民生改善和群眾福祉。一個公民的科學素質折射出他的生活品質,一個社會的科學理性映射出這個社會的精神品位??破展ぷ鞑粌H是提升科學素質的重要渠道,也是增進民生幸福的重要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普工作也是民生工作。加強社區科普工作,提高社區居民科學素質,對于幫助人們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滿足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追求幸福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堅持面向社會基層、服務社會群眾,創造性地開展城鎮社區精疲力竭為工作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已經達到3.27%,但與“十二.五”公民科學素質5%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應當說,實現這樣的目標任務重、時間緊。加強城鎮社區科普工作,對實現我們的目標意義重大。我們要認真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按照《中國科協關于加強城鎮社區精疲力竭為工作的意見》,深化科普宣傳,狠抓薄弱環節,注重工作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科普資源開發開放和共享服務,全面提高科普工作不斷向廣度深度發展。
一要著力聚集社區居民生產生活,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普工作。社區科普工作要敏銳把握新變化、新期待,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圍繞人們生產生活安排項目、開展活動、提供服務,加強針對性,提高實效性。要廣泛宣傳黨和國家關于推動科技發展的重大戰略、方針政策和重要舉措,展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堅定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積極介紹世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和重大成果,介紹我國在科技前沿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和重大突破,激發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科技熱情。要大力宣傳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知識,促進人們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注重宣傳優秀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創新團隊,特別是宣傳那些為我國科技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進一步營造尊重科學、崇尚科學的深厚氛圍。
二要著力建設社區科普服務平臺,提升社區科普服務能力。社區科普工作要融入進去、堅持下去,必須有陣地、有平臺。要抓好社區科普陣地建設,積極實施“社區科普美人遲暮行動計劃”,建立完善社區科普美人遲暮服務站、社區科普學校、社區科普櫥窗畫廊、社區科普活動室等設施,找尋起服務社區居民的有效平臺。要抓好科普活動,攝制播映科普主題的電影電視,舉辦講座展覽,開展現場服務,深化科普示范街道、科普示范家庭等創建活動,吸引群眾在參與中體驗科技樂趣、提升科學素質。要抓好域網以及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等渠道開展科普工作,構建起實體網絡與虛擬網絡相銜接的科普工作網絡體系。要抓好科普資源整合,發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科技社團、科技場館等單位的資源優勢,促進科研與科普有機結合,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社會開放、向社會聚集。
三要著力發展科普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科普需求的重要途徑。發展科普產業必須把府效益放在首位,堅持事業與產業并舉、公益與市場互補,在大力發展科普事業的同時,積極培育壯大科普產業,實現雙輪驅動,兩翼齊飛,使科普產業成為科普工作新的增長點。要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有利契機,加強對科普產業的研究,提出支持科普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要加強科普產品的研發開發,深入挖掘科普資源,找準產品與市場的對接點,培育科普產業鏈,創新產品設計生產營銷方式,開拓科普水費市場。要整合社會資源、集聚社會力量,推動科普與文化、教育、藝術、體育、旅游等領域的融合,使科普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城鎮的更多領域。
四要著力改進創新,打造群眾滿意的社區科普活動品牌。科普工作本質上是一項群眾工作,社區科普工作尤其是這樣。要立足社區實際,根據居民組成、文化背景、民生需求、資源條件、生活環境等不同情況,開展具有時代特點、社區特色的科普活動,打造活動品牌,用品牌提升工作效果。要注重豐富科普的形式載體,賦予科普工作以形象化的呈現和個性化的展示,提升人們參與科普的興趣和熱情。要擴大科普工作覆蓋面,針對青少年、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生活困難居民、殘障特需人士等重點人群,有的放矢地開展科普活動。
五要著力完善工作機制,形成推進社區形成推進社區科普工作的繩套全力。科普工作涉及面廣,涉及的部門多,必須堅持大聯合大協作的原則。社區科普工作是整個科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區和諧、提升城鎮文明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視城鎮社區科普工作,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切實把社區科普工作納入城鎮發展的總體規劃,推動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社區科普工作有政策措施、有經費保障。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科學素質綱要的要求,加強溝通、密切配合,落實分工責任,采取有力舉措,精心組織實施,形成攜手推進社區科普工作的強大合力。各級科協要履行好綱要工作牽頭單位的職責,加強統籌協調和調查研究,加強督促檢查和績效考核,加強監測評估和政策激勵,推動社區科普工作落到實處。近期,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中國科協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開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十二五”中期評估,對各地工作包括社區科普工作進行實地督查。要加強社區科普組織建設,推動社區確定科普專干,配備社區科普員,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專兼職相結合的社區科普工作隊伍,做到社區科普工作有組織、有機構、有名冊、有活動、有考核。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發揮自身特長和優勢,積極擔當科普宣傳員、科普志愿者和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為社區科普工作貢獻智慧和力量。
責任編輯:
代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