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閃而過”的頭痛、頭暈和眼花以及肢體感覺異常等癥狀最常出現,由于這些癥狀轉瞬即逝,發作時間可能極短,很多人都未能給予重視,認為癥狀消失了就好了,卻不知是中風的預警信號,預示著腦卒中很可能在短期內發生。
隨著悶熱天氣的出現,老年中風患者明顯增多。尤其是“一閃而過”的頭痛、頭暈和眼花以及肢體感覺異常等癥狀最常出現,由于這些癥狀轉瞬即逝,發作時間可能極短,很多人都未能給予重視,認為癥狀消失了就好了,卻不知是中風的預警信號,預示著腦卒中很可能在短期內發生。
醫學研究證明,發生“小中風”與氣溫過高悶熱關系密切。這是因為氣溫高、氣壓低,潮濕悶熱人體出汗較多,血液容易變得黏稠,使腦血流減少或腦供氧不足,腦血液循環某一局部出現短暫的、可逆的供血障礙,因而引起一過性的神經癥狀和體征。表現為一側肢體無力、麻木和發沉或行走不便,說話不利索、口齒不清,或有眩暈、走路不穩、突然跌倒、視物不清、黑矇、嘔吐、吞咽困難等癥狀。持續時間多為數分鐘至1小時,一般在24小時內完全消失,有的人“小中風”可反復發作,1日發作數次。出現一閃而過的“小中風”癥狀,這些癥狀雖輕,也別看它“小”,雖然很少會引發永久性神經損傷,經常是“大中風”的前兆,是嚴重腦血管病發生的一個危險信號,如不及時治療和保健,許多人會在5年內發生嚴重的腦血管病變而危及生命。該病好發于50--70歲的中老年人,往往因癥狀來得快、消失快,恢復后不留后遺癥而容易被人們忽視。因此,出現一閃而過的“小中風”癥狀一定應及時到神經內科就診,采用頸動脈彩色超聲檢查腦血管是不是有尚未出現癥狀的損害,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悶熱天氣一定要預防“小中風”發作。首先,要注意居室的陰涼、通風,適度的活動與勞作應安排在上午或傍晚涼爽時進行;出汗多更要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和礦物質,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可喝些綠豆湯、淡鹽水、淡茶水等,飲食要清淡。同時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此外,空調房間不宜溫度過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不宜頻繁出入空調房,否則會因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而誘發小中風發作。
發生“小中風”后,早期、及時、有效地診斷與治療,是防患于未然、預防腦卒中的關鍵。目前,治療小中風已有重大進步,通過溶解血凝塊來恢復腦血流,避免發生嚴重的腦梗死。高血壓服降壓藥;有糖尿病的吃降糖藥。除此之外,可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50~300毫克,每日頓服。潘生丁片25~50毫克,每天3次;川芎嗪片每次100毫克,每天3次;復方丹參顆粒每次1包,每天3次;口服華法林等進行抗凝血治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治療“小中風”不可過度用藥,以免因過度抗凝、溶栓和擴張血管而導致出血傾向,甚至導致腦出血,釀成大禍。定期檢查血、尿、便,避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