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認為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而忽視夏季突發心臟病的危險性。尤其是悶熱天氣,空氣中濕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心血管意外中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患者居多,究其原因炎熱是罪魁禍首。
天氣炎熱,對人體血液循環系統會產生很大影響。有調查顯示,約七成心梗猝死病人與天氣有關。其中氣溫升高,人體皮下血管擴張,皮下血流量比平時增加3~5倍,心臟血液供應相應減少;人在高溫狀態下,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增加了心臟的工作量;出汗多,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很容易脫水,導致血液黏稠度上升,血小板聚集,冠狀動脈堵塞導致心肌缺血,嚴重時可引起心肌梗死;空氣濕度增高,氣壓相對偏低,高濕狀態下空氣含氧量下降,導致人體缺氧,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或腦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容易感到心慌、胸悶、氣短、頭暈,嚴重時就會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悶熱天氣,人的情緒容易煩躁、植物神經紊亂,其引發的猝死、心梗等心血管急癥的概率也會上升。夏天晝長夜短,一旦得不到很好的睡眠也也是心血管急癥的重要誘因之一。
心血管對氣溫變化最為敏感,老年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有資料顯示,在氣溫達到35℃以上時是對心血管疾病危害最大的時候。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夏天都應繼續服用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炎熱時減少外出,增加一個人獨處或靜靜的休息時間,保持室內通風,使自己置身于比較涼爽且通風良好的環境中,保持身心“涼爽”。如果一定要外出,要使用太陽傘、戴太陽鏡等,盡量減少在路程上所用的時間。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常備藥物應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多飲水,每天睡前及晨起后飲一大杯水以稀釋血液,防止血液黏稠度升高。此外,患者還要應做到“三靜”。
靜心 情緒處于激動狀態,心臟負荷加大,是誘發急性心梗發作的重要原因,遇事心平氣和具有藥物不可替代的作用。靜心就是要防止情緒激動,遇事首先要讓自己的情緒平靜,避免情緒失控。越是天熱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妨暫時冷靜下來聽聽音樂,或到戶外樹蔭下散步納涼。
靜養 有調查發現,心血管病人午睡半小時,能減少30%的心梗發病幾率。夏季應是老人靜養的季節,不宜大量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養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習慣。室內空調溫度不要調得太低,最好不要低于26℃,長時間在空調房間內要注意及時增添衣服,定時到外面透透氣。
靜胃 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于消化的食物為主,多吃開胃食品,多食用苦味物質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減少鹽、油攝入量,但要避免吃過涼的食物,增加飲水量和維生素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減少心血管疾病突發的可能。
責任編輯:
聶代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