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的新趨勢、國際經濟競爭的新態勢,對我國轉型時期的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標,從而使得創新文化的建設成為更為緊迫的戰略任務。
放眼全球,進入21世紀以來,科技創新突飛猛進,呈現出許多新的趨勢:創新方式從原來注重單項突破的線性模式,轉向更為注重 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非線性模式;創新活動越來越趨于全球化,科技資源的配置和融合擴展到世界范圍;創新過程和目標與社會的人文倫理價值觀的關聯日益密切。
這要求我們在觀念和制度兩個層面上,發展出符合時代潮流的創新文化。
在觀念層面上,科學研究需要科學精神,其核心價值表現為求真務實、誠實公正、懷疑批判、協作開放、技術創新呼喚企業家精神,其核心價值表現為崇尚競爭、打破常規、敢冒風險、追求卓越;在全社會范圍內,創新文化的核心價值表現為變革意識、超越精神、寬容失敗、人文關懷。
在制度層面上,首先涉及科學共同體內部的評價、榮譽、獎勵、競爭、成果共享等各項規則,同時也包括整個社會范圍內相關于不同科技創新活動的各種管理體制、協調機制和制度安排;制度構成了創新行為的最重要的環境選擇和保障機制,它調節著創新資源的配置,導引著創新主體的價值取向,規定著相應的評估標準和激勵方式,通過持續不斷地作用,逐步形成科技工作者的行為模式。
當前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對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某些負面影響的審慎反思。比如說,沒有節制地發展現代科學技術,會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匱乏、能源枯竭、人口爆炸。這都是缺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惡果。
要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問題,除了要弘揚科學精神以外,還要弘揚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不能認為科學可以“包打天下”、“包治一切”。科學追求的是“真”,人文追求的是“善”,藝術追求的是“美”。文理交融,技藝結合,才是真、善、美。
???????????????????? (摘編自《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
聶代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