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江街道大雁路,有一家承載著二十年歲月沉淀的裝裱店——翰雅齋。據了解,這是云陽第一家字畫裝裱店。如今,隨著老師傅年事漸高,唯一的徒弟陳玲接過了接力棒,在裝裱臺前續寫著守護與傳承傳統文化的動人篇章。
近日,記者走進翰雅齋,看到陳玲正手持鐵錘、尺子等工具,專注地為一幅書法作品測量尺寸,動作嫻熟。“一分一毫都不能有錯,很考驗人的專注力。”她說道。完成測量后,陳玲開始了裱片、裝桿等一系列繁瑣而細致的裝裱工序。“每次工作時,師傅都會催我快點,但我總告訴他,‘慢工出細活’。”談起與師傅的相處,陳玲臉上洋溢著笑容。
準備裱片時,陳玲先將特制的漿糊均勻涂抹在一張薄如蟬翼的宣紙背面。她的動作輕盈熟練,每一下都恰到好處。隨后,她雙手輕輕提起宣紙,緩緩覆蓋在書法作品上,用棕刷從中間向四周刷動,擠出紙張與作品之間的氣泡,動作平穩流暢。
裝桿環節同樣重要。她拿起一根精心挑選的實木畫桿,桿身光滑細膩,紋理清晰。她仔細將畫桿與裱好的字畫邊緣對齊,用熨斗將它們緊密熨合。加工過程中,她的手指靈活穿梭,不一會兒就將畫桿與字畫牢牢固定。每熨一下,她都會輕輕按壓,確保牢固的同時不損傷字畫分毫。
陳玲告訴記者,師傅傳授給她最重要的就是“膽大心細”。裝裱的每一步都容不得半點馬虎,必須仔細認真。其中,托裱(托畫心)是最關鍵的環節。“如果畫心托壞了,后面的修復會異常困難,甚至可能毀掉一幅珍貴的作品。”她說道。
環顧店內,四周墻壁掛滿了已裝裱好的精美字畫,濃郁的古色古香氣息撲面而來。陳玲表示,字畫裝裱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是對傳統文化的敬重與熱愛。
“我喜歡這種安靜的工作狀態。在接觸書法和國畫的過程中,我也能感受到這些傳統文化作品的獨特魅力。”談及選擇這份工作的初衷,陳玲說,“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門古老的裝裱技藝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記者 黃勁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