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
是縣委明確的“一地三區兩城”現代化新云陽建設
推進年和招商引資突破年
在新的一年里
云陽縣將以“拼經濟、抓落實”為主題主線
圍繞十個方面工作
全力加速發展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聚力興農業、惠農民、美農村
在建設山地農業優品區上奮力干加速跑
加快推動農業“三鏈同構”
壹
做優生產供應鏈
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耕地保有量不少于85.7萬畝,多措并舉推動“三穩一擴一提”,新建及改造高標準農田5萬畝,實施果園水肥一體化2萬畝,確保糧食播種136萬畝、產量42萬噸以上,蔬菜種植40萬畝、產量60萬噸以上。依山就勢發展“一主兩輔多特色”產業,確保柑橘種植面積穩定在33萬畝、產量38萬噸以上,出欄生豬95萬頭、山羊60萬只、肉牛5萬頭,種植養殖良種率超過95%,特色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20億元。
“三穩一擴一提”。“三穩”,即穩口糧、穩玉米、穩大豆;“一擴”,即擴大油菜種植面積;“一提”,即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貳
做強精深加工鏈
大力實施“百企培育”工程,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0家以上,布局建設產地加工基地50個,加快推進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建成投產三峽陽菊精深加工(一期)等一批標志性項目,確保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綜合產值超20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1.8∶1。
“百企培育”工程。即通過開展重點目標企業培育,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到2027年,累計培育市級及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00家。
叁
做響品牌價值鏈
持續抓好“三峽柑橘·張飛赤橙”“云陽早面”等品牌體系培育,打造柑橘產業大腦,建設西南肉牛種業基地,加強中藥材定制園和GAP基地建設,推動巴陽枇杷、泥溪黑木耳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力爭“兩品一標”和名特優新農產品達110個、農產品出口備案基地達8個,打造千萬元“爆品”10款以上,“天生云陽”品牌價值突破60億元,讓更多云陽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圈又圈粉、叫好又叫賣”。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持續提升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效能,建立低收入人口、欠發達鎮村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做好以工代賑、勞務幫扶、消費幫扶,確保脫貧人口就業穩定在6.5萬人以上,脫貧人口、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增速高于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5個百分點以上。
全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深化“強鎮帶村”“強村富民”綜合改革,持續實施“農民收入追趕計劃”,健全新型農業主體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利益鏈接機制,持續推廣資金入股、生產托管等聯農帶農模式,確保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以上。
加快建設巴渝和美鄉村
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農村“五網”建設和“三大革命”,深化實施農村飲水質量專項提升、飲水安全“一改三提”行動,高標準推進“五指印江”和美鄉村示范區、“云陽南山·城市田園”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建成巴渝和美鄉村20個以上,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
農村“五網”建設。即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物流等五個方面基礎設施建設。
飲水安全“一改三提”行動。“一改”,即改善農村供水設施條件;“三提”,即提升人均可供水量、提升水質達標率、提高運行管護水平。
激發農業農村活力
持續推動農村改革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深入推進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改革,加快組建農合聯,新增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8個以上,發展社會化服務45萬畝次。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體系,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額突破4000萬元。深入實施“百村共富”工程,做深做實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體系,積極推廣應用“渝農經管”數字平臺,探索實施“鄉村CEO”培養計劃,農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增長10%以上。
“百村共富”工程。即通過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到2027年,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年經營性收入10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00個。
強化農業科技創新
實施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示范工程,推廣小型輕簡農機裝備2500臺以上,農業機械化率56%以上。加強生豬、牛羊等育種聯合攻關,加快建設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創新打造數字鄉村產業服務平臺,著力構建鄉村農業產業發展“一張圖”“一張網”,集成推出“精品農業”一件事2個以上。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事關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我們將抓實
“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工作舉措
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
切實讓廣大農民
腰包鼓起來、笑容多起來、生活美起來!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