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陽縣盤龍街道三龍村
隱匿著一段神秘的歷史遺跡——乘龍神像
它曾高高地屹立于大龍洞絕壁之上
雖始建年代難以考證
卻憑借著精美的雕刻和古樸的造型
承載著古代渝東地區的信仰與藝術
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可惜
隨著三峽庫區水位的上升
這尊神像如今已靜靜地沉睡于水下
成為一段被封存的歷史記憶
只能通過文字與照片
讓后人得以一窺其往昔的風采
乘龍神像坐南朝北
左右被山崖環繞,北臨大龍洞溝
其造像僅有1龕,旁有題刻一幅,總面積達5平方米
造像長 2米,高 1.8米
采用淺浮雕的手法
生動地展現出一位神人
乘龍于云氣之中的奇妙場景
神人的形象雍容而慈祥
發冠高高聳起,手中捧著水瓶
有可能是傳說中的雨師
在中國古老的神話體系里
風伯和雨師分別掌管著風和雨
風伯常被描繪為手持風袋或扇子的老者
而雨師則多是騎著龍或云、手持水瓶或雨器的神仙
他們肩負著調節風雨的重任
期望借此確保世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這尊乘龍神像
正是古人對雨師祈愿的具象化呈現
承載著他們對雨水的期盼
神人座下的巨龍更是栩栩如生,昂首怒目
仿佛正在噴雨吐霧
龍須輕柔地飄動,龍鱗緊密地排列
龍身盤旋奔騰,數朵祥云環繞在側
威嚴與神秘之感撲面而來
巨龍頭部和神人衣袂都飾以淺綠色
當陽光灑下
雕像閃耀著光芒,恰似神靈降臨人間
一人一龍在風中前行
所到之處風云變幻
似乎只要神人將水瓶中的甘霖傾灑
就能滋潤世間萬物
神像下方的《神像碑志》題刻
雖因風化而模糊不清
但仍能依稀辨認出部分字跡
從中我們得以了解到當年的故事
今年六月歲大旱,干枯□□無人管,前事不忘后事師,特棟良辰約同伴。□□箇□趨若鶩,三三兩兩真涸鮒,結伴不惜桶脫底,三□□人共翰轉,濃云漸漸岡巒吐,我鄉少年愈鼓舞,相連□□著力運,龍馬爭先果快先,孰知霖雨來聯綿……
這段文字記載了當年六月大旱
鄉民們選良辰吉日
齊聚龍潭祈雨的情景
眾人齊心協力
最終感動上蒼,濃云密布,降下甘霖
為了感恩神靈,鄉人捐修造像,并留下姓名
在中國民間
龍一直被視為掌管雨水的神靈
敬龍祈雨的風俗源遠流長
從古老的傳說到各地的民俗活動
都能看到人們對龍的敬畏和對雨水的渴望
而云陽乘龍神像
無疑是這種風俗在石刻藝術上的生動體現
更是渝東地區民間信仰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見證
它記錄了古代川東地區在旱災時求雨的習俗
反映出人與自然的緊密關系
以及古人對神靈的敬畏與虔誠的祈求
如今,雖神像已沉入水底
但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
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成為研究古代文化的珍貴寶藏
(記者 賀元河)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