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muegw"><tbody id="muegw"></tbody></abbr>
<table id="muegw"></table>
<table id="muegw"></table>
  • <table id="muegw"></table>
    <table id="muegw"></table>
  • <rt id="muegw"><delect id="muegw"></delect></rt>
    <li id="muegw"></li>

    云陽鎮:“三權”同改賦能鄉村振興

    來源:云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陳學容  2025年01月24日 11:31

    在云陽鎮,一場關于農村土地、林地和房屋的深刻變革正悄然發生。這個曾經以縣城所在地而聞名的小鎮,如今通過“三權”改革——土地承包權、林地經營權、房屋所有權的創新實踐,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活力的良好態勢,為助力“一地三區兩城”現代化新云陽建設探索出了一條創新之路。

    改土地承包權之“散”:走規模化農業發展之路

    云陽鎮有耕地3.7萬余畝,而人均耕地僅1.37畝,且地形復雜,山大坡陡、土地分散,水利、道路等配套設施嚴重欠缺,導致畝均農業生產成本較高,耕地撂荒比例一度達到40%。

    面對這一困境,近年來,云陽鎮黨委、政府采取了多項措施,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通過小改大、坡改梯等方式,對農田進行宜機化改造,先后改造了7500畝農田。同時,配套建設了機耕道及渠堰等水利設施,極大提高了耕地的耕種價值。

    然而,改造后的土地,地形地貌雖然變化較大,但土地權屬卻成為一個新的問題。于是,各村又根據農戶原有面積,在新的地塊進行對應確權或者概念性確權。所謂“概念性確權”,即在村民小組成員對新地塊分配無法達成一致的前提下,每戶只確定面積,不確定具體地塊。在引進企業大戶進行土地流轉開發時,村民按面積享受相關流轉資金,待今后達成一致意見再具體確權。

    在具體土地流轉過程中,云陽鎮形成了三種經營模式——“村集體返包+大戶轉包”“企業轉包+農戶承包”“村集體返包+企業承包”。這些經營模式給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增加了收益。

    該鎮三坪村黨支部創辦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聘請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專家作技術指導,大力發展“禾口田”商標優質大米。其中,村經濟聯合社直接返包農戶土地300畝作為示范田,帶動8家種植大戶流轉耕地近500畝發展優質水稻。通過統一種子、統一技術、統一收割、統一加工、統一銷售,拓寬了村集體和村民的增收渠道,實現土地流轉賺租金、經營產業賺現金、農民打工賺薪金。其中,村集體增收1.5萬元,農戶戶均增收1200元。該村4組村民潘勝兵,流轉了3畝土地,當年即增收1000余元。

    三坪村還引進了一家農業公司,從農戶手中流轉300余畝土地,利用現代化技術種植紅薯,實現從育苗到種植、采收全機械化作業,并在該村布局淀粉加工廠。該村采取“企業轉包+農戶承包”的模式,通過農業公司免費提供種苗及機械化代種代收、產品統一收購等,帶動周圍群眾發展標準化種植紅薯近1000畝,實現了傳統農業“三大坨”——土豆、紅薯和玉米——與數智化、機械化的有機結合,帶動農戶戶均增收1000余元。中央電視臺“三農”頻道曾專題報道當地運用這一“神器”采收紅薯的做法。

    該鎮桐盛村,位于鄭萬高鐵沿線,因高鐵建設,形成了140畝渣場,地勢平整且交通方便。這片渣場涉及38家農戶,而這些農戶大多在外務工,導致良好的土地資源一度閑置荒廢。于是,該村采取“村集體返包+企業承包”的模式,通過集體返包進行土地整治后對外招商,引進一家企業投資500余萬元,建成全鎮首個集工廠化養魚與反季節大棚蔬菜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了“養殖尾水+滴灌系統+殘菜養魚”的循環農業新模式。該企業銷售的銀鱈魚、錦鯉及蔬菜供不應求,園區年產值100余萬元;解決了30余人就業,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入股50萬元,實現年均增收5萬元。該村1組村民雷方友,通過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務工,年均增收3.4萬元。他含笑說:“真是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掙這么多錢。”

    云陽鎮通過這一系列改革,使全鎮的撂荒比例由40%降到了20%左右。

    改林地經營權之“空”:走多元化林業經濟之路

    云陽鎮幅員面積13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積超過8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長江及湯溪河穿境而過。該鎮既是縣城重要飲用水源地,更是長江“領袖林”核心區所在地,其生態保護“上游擔當”的壓力非常大,而林業開發的利用率又較低。

    “我們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云陽鎮黨委書記李森林表示,近年來,該鎮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探索林地經營權改革的新路徑,在“盤活生態林,發展林旅康養產業;盤活經濟林,發展優品柑橘產業”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云陽鎮充分利用長江“領袖林”這塊“金字招牌”,打造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修建登山健身梯道5公里、風雨廊亭3座,種植彩葉林300畝,斥資300余萬元建設農文旅融合新地標——云師荷苑,配套建設彩色步道1公里、五峰樓觀景臺2處。北京市林業局代表團參觀后給予高度評價,表示這是生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云陽鎮黨委、政府高位推動、迭代升級,實施森林改造提升工程,啟動長江“領袖林”森林公園建設,會同重慶農高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邀請重慶市設計院啟動森林公園片區建設規劃設計,積極融入云陽縣主題公園整體布局,擬新建防火通道、消防池、觀景平臺,鋪設水電,并配套建設相關民宿及林下游樂項目,全力打造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重要辨識度節點。

    同時,該鎮搶抓洞鹿風電項目主戰場的優勢,在尖峰寺林區啟動尖峰避暑康養基地建設。該基地地處古寺村,與紅獅鎮、洞鹿鄉交界,平均海拔1188米,最高海拔1404米,氣候宜人,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項目擬總投資5億元,區域規劃約388公頃,配套有40棟康養公寓、3個露營基地,以及戶外有氧運動步道、登山梯道、濱水度假區環湖棧道、生態停車場等,另有20家餐飲住宿和兩個商業觀光場所。首期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農戶林地經營權,引進一家民宿,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業態及戶外運動業態,戶均增收2000元。

    近年來,云陽鎮通過長江綠化、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先后發展柑橘8000余畝。2020年前,鎮財政每年投入近百萬元,用于柑橘產業管護發展,其中僅病蟲害防治,年均投入就超過30萬元。然而,受觀念、技術、市場及規模等影響,農戶的積極性并不高,果園荒廢嚴重,甚至存在群眾一挖了之的情況。

    為解決上述問題,該鎮引進、培育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30家,流轉柑橘果園7000多畝,進行規模化經營。凱盟農業流轉土地近500畝,其“韻味老橙”系列柑橘先后獲得市名牌農產品認證,并成功創建首批市優質水果出口示范基地,被新華網報道。赫弘農業法人柳井蘭流轉柑橘1200畝,注冊抖音“蘭妹妹”賬號直播帶貨,年銷售家鄉柑橘200萬斤,獲評商務部2024年直播農村電商優秀案例,她因此成為一“朵”綻放于鄉村的“電商之花”。

    柳井蘭是返鄉創業者,據其介紹,去年她直播帶貨之初,最高峰一天賣了5000多單,銷售了5萬多斤柑橘,銷售額18萬元左右。據了解,為幫助更多的人加入到電商行列,她積極開設直播助農教學課,為鄉親們傳授電商知識和技能,已培育助農達人100余名,帶動500余戶村民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

    如今,在柳井蘭等所在企業和家庭農場的帶動下,云陽鎮全鎮柑橘面積達到1.3萬畝,年產柑橘2.4萬噸,產值近億元;群眾流轉出去的柑橘果園畝均租金超過800元,戶均增收1000元;全鎮已有市級龍頭企業2個,縣級龍頭企業5個,出口示范基地1個。

    改房屋所有權之“閑”:走集成化強村富民之路

    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農村集體資產和農戶房屋資產閑置現象日益突出。經調查,云陽鎮閑置農房達到2500余戶,閑置率達65%。針對這一情況,云陽鎮積極探索房屋所有權改革的新途徑,使房屋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盤活閑置農房和村集體閑置資產,大力發展二、三產業。

    在云陽鎮蔬菜村,十余幢黃墻灰瓦的建筑臨江而建,掩映于綠樹叢中,靜謐而清幽,置身其中,讓人感受到詩意的棲居。這里正是該村有名的“云江憶事”民宿。

    2023年,蔬菜村黨支部以發展集體民宿產業為抓手,流轉閑置農房,對其進行改造,將傳統民居院落改造成為集餐飲、住宿、垂釣、觀光和采摘等多位一體的網紅民宿,并配套建設鄉情陳列館、黨建活動室、兒童游樂場所等。通過“合作社+引進企業+農戶”的形式,對民宿進行統一經營管理,從租金、分紅收入及工資收入等方面增加農民收益。目前,民宿已累計接待1.2萬人次,提供就業崗位15個,促進群眾增收8萬余元。

    這是該鎮盤活閑置農房的其中一例。另在古寺村,該村黨組織打破傳統組內宅基地選址模式,引導村民返鄉跨組流轉建房,招引資本發展民宿經濟。村民通過宅基地入股,實現“資本+農民+分紅”的合作共贏。

    在云陽鎮水庫村,原有閑置校舍800平方米,村黨支部對閑置校舍進行統籌利用,將其中一部分閑置校舍修整后用作村辦公室,形成服務大廳、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心理疏導室、科普宣講室、黨員活動室、文明實踐活動室等八大功能區域;將另一部分校舍改建為村民室外活動場所,設有籃球場和乒乓球場,以供村民日常運動娛樂;對閑置的教師宿舍,稍加整修,建成農村旅社。同時,將閑置撤并的村辦公室出租,引進一家酒廠,使村集體年均增收3萬元,實現了陣地建設、便民活動與村集體經濟“三贏”的局面。

    “云陽鎮‘三權’同改的成功實踐,離不開黨建引領。”該鎮黨委書記李森林說,鎮里結合轄區資源優勢,立足鎮域實際,組織人員到周邊地區學習先進經驗,理清發展思路。同時,配強村干部隊伍,發揮村干部“領頭雁”作用,提升了村級發展水平。此外,凝聚各方力量,發揮“支部戰斗堡壘、集體示范帶動、農戶全面參與”的三大優勢,為集體增收、村民致富注入了強勁動力。

    李森林表示,云陽鎮通過實施土地承包權、經營權、所有權改革,成功推動了規模化農業發展、多元化林業經濟和集成化強村富民路的發展。這些改革措施不僅盤活了農村閑置資源,還拓寬了村集體和村民的增收渠道。未來,該鎮將持續深化“三權”改革,為助力“一地三區兩城”現代化新云陽建設探索出更多新路子。


    評論 | 云陽鎮“三權”同改: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云陽鎮通過“三權”改革的創新實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僅是對農村閑置資源的有效盤活,更是對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的一次大膽創新,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道路。

    在土地承包權改革中,該鎮通過高標準農田改造和土地流轉經營模式的創新,成功解決了土地分散、耕種成本高等問題,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還帶動了農民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這一實踐啟示我們,只有敢于打破傳統束縛,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農業發展新路徑,才能實現農業增效、農村增活力的目標。

    林地經營權改革方面,云陽鎮充分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發展林旅康養產業和優品柑橘產業。通過引進、培育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實現了林業資源的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發展,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還促進了農民增收和當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這一成功實踐再次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鍵在于如何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

    在房屋所有權改革中,云陽鎮通過盤活閑置農房和村集體閑置資產,大力發展二、三產業,不僅解決了農村房屋閑置的問題,還為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一改革措施讓我們看到,只要敢于創新、勇于嘗試,農村閑置資源就能變成推動鄉村振興的寶貴財富。

    云陽鎮的改革實踐啟示我們,鄉村振興需要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只有不斷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道路,才能真正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目標。

    (記者 李旭忠)

    櫻桃花開了!踏青賞花打卡,春日氛圍感拉滿!

    春日花海已上線,快來get同款美景!

    云陽建筑“開滿花”?這是什么神仙操作!

    太美了!云陽也有自己的“冰雪大世界”了!

    云陽:油菜花開春意濃 踏青賞景正當時

    云陽:霧凇奇觀宛若仙境

    ···今日要聞

    ···推薦視頻

    云陽新聞20250403

    ···今日報紙

    云陽報第20200806期

    s

    ···網站專題

    ···廣告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 2008- yunyangw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云陽縣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 渝ICP備15011569號-2
    網絡舉報APP下載 | 電話舉報號碼:12377 | 國家郵箱舉報地址:jubao@china.org.cn | 渝公安網備50023502000148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武县| 水城县| 静乐县| 中西区| 荥经县| 德安县| 湖南省| 莱西市| 铁力市| 略阳县| 景洪市| 海晏县| 宁国市| 桂林市| 周至县| 通渭县| 兴海县| 安西县| 纳雍县| 扶沟县| 云梦县| 阜新市| 东阳市| 布拖县| 潍坊市| 巍山| 永靖县| 新干县| 陆川县| 简阳市| 柳河县| 来凤县| 喜德县| 革吉县| 大姚县| 富平县| 云浮市| 缙云县| 高清| 双流县|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