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劉太興)“你嘗嘗,今年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柑橘收成好、果味濃、甜度高、價錢好,預計今年能夠多賺10萬元!”近日,云陽縣紅獅鎮向陽村果農蘇能策一邊采收成熟的柑橘,一邊遞過來幾個柑橘。
今年能夠有個好收成,多虧了一筆貸款——前不久,他通過建行“裕農通”App提交貸款申請,5分鐘后,銀行卡就到賬了一筆12萬元的貸款資金。
“沒想到這么容易,太方便了!”蘇能策說。據了解,“裕農快貸—信易貸”是全國首個省級發改系統與銀行系統深度融跨的純線上信貸產品,由重慶市發展改革委與建行重慶市分行攜手創新推出,于2023年5月,在云陽率先落地試點。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然而,農戶等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卻是長期以來不少地方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面臨的一道“坎”。就拿蘇能策來說,他從事水果種植已經快5年了,種植了柑橘、脆李等300余畝,還有一個牛羊養殖場、一家生豬養殖場。今年上半年蘇能策種植的脆李因天氣原因,收成下降,導致收入相應減少,后續面臨施肥、剪枝等投入,蘇能策急需10萬元資金用于生產經營。但找了五六家銀行都未能如愿。每家銀行都給了他同樣的理由——缺乏足值抵押物。
“農戶融資難,難在其抵押擔保能力弱、農業抗風險能力弱,以及農村地區信用基礎薄弱,銀行不了解農戶真實信用狀況。”建行重慶云陽支行業務經理幸新說,如此一來,銀行向農戶提供融資服務就面臨風險大、成本高的問題,在傳統信貸模式下不敢輕易向農戶發放貸款。
2023年開始,云陽將在全市率先啟動“三農”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從人、事、物、產、房五個維度,以“最小顆粒度”的辦事點、數據項為切口,摸排村社系統采集平臺17個,確定了來源可靠且具有金融價值的涉農數據字典項496個,按照家庭財產、工作(務工)勞動技能等8大類建立數據目錄,構建“三農”信用數據字典,建立起農戶信用數據分析模型,實現為農戶精準繪制“信用畫像”,而相關的“三農”信用數據和數據分析模型,最終歸集到了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依托該平臺,市發展改革委與建行重慶市分行聯合建立信貸模型。而后,建行系統就能獲得該平臺為農戶繪制的“信用畫像”,并據此自動進行信用評估、確定授信額度、發放貸款。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云陽已利用該平臺為10余個重點鄉鎮500戶農戶授信超過6100萬元,累計投放貸款逾5700萬元。過去農戶貸不到款、貸款慢、貸款利息高的現象,正在逐步緩解。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