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爺爺,看我鏡頭這邊,眼睛不要眨,稍微笑一笑。”11月7日,在云陽縣人和街道中興村村民覃光明的院壩里,蓮花派出所民警背著“警務背包”上門為其辦理身份證,經過相機拍照、資料上傳兩個步驟,申辦很快完成。
一支中性筆、一本記事簿、一疊宣傳冊、一沓警民聯系卡……這是云陽縣公安局蓮花派出所民警走訪入戶時的必備品,小小的“警務背包”猶如神奇百寶箱,民警背著它行走在田間地頭,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前不久,70歲的覃光明因身份證過期無法辦理社保業務,加之患有腿疾行動不便,遂向蓮花派出所撥打電話尋求幫助。了解到其具體情況及需求后,民警第二天就背著“警務背包”出現在他家門口。“從我們村出發到派出所辦事要坐‘摩的’,往返10塊錢,我腿腳不方便,上車下車又很麻煩。”覃光明說,民警上門辦證讓他方便了不少。
“背上‘警務背包’,就能現場制作筆錄、打印資料、核對錄入一標三實信息。”蓮花派出所民警程文豪告訴記者,“警務背包”配合警務通使用,讓警務工作不再受條件限制,服務群眾也更加方便快捷。別看“警務背包”不大,卻將社區民警的基本職責囊括在內,信息采集、矛盾調解、反詐宣傳、調查取證、上門辦證……
去年10月,民警在走訪中得知,人和街道蓮花社區居民張某和鄧某因“搶地盤”種蒜苗產生矛盾,從語言沖突上升到肢體沖突。為避免矛盾進一步升級,民警先后3次上門,從情、理、法等角度與雙方當事人反復交流,最終使雙方握手言和。“我們聯系雙方當事人到現場,明確規定了土地邊界,讓雙方達成一致。”程文豪介紹,借助“警務背包”形成“流動調解室”,今年以來,蓮花派出所已成功化解50余起矛盾糾紛。
“背包雖小,功能強大”。蓮花派出所所長顏明亮表示,近年來,他們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提質增效新路徑,著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力爭服務不缺位、矛盾不出村、平安不出事。接下來,他們將繼續踐行“楓橋經驗”,強化“警務背包”走村入戶頻次,進一步加強“警務背包”與農村“最小應急單元”的協作配合,讓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