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自己的節日,也是凝聚合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窗口。9月27日,以“學用千萬工程 禮贊豐收中國”為主題的云陽縣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洞鹿鄉洞鹿社區拉開帷幕。八方游客與當地群眾歡聚一堂,共觀豐收、共曬豐收、共感豐收,禮贊勞動之美。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當天上午,在洞鹿鄉洞鹿社區,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在歌伴舞《豐收中國年》中熱鬧開場,演員們身著五彩斑斕的五谷服飾,以生動的表演展現出一派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紅紅火火慶豐收的祥和景象。情景劇《山鄉秋獲圖》則以云陽人和街道和巴陽鎮五指印江田園綜合體為創作本底,用情景劇的形式演繹鄉村生活的和美旋律。歌伴舞《萬里長江 天生云陽》的激情演唱更是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豐收的喜悅在人海中傳遞、升騰,展現出民族團結進步的美好景象。
豐收的傳承——麥稈繪豐收 稻草筑美夢
豐收,不僅是物質上的豐盈,也是精神上的收獲。活動現場彌漫的除了濃濃的歡慶氛圍,還有厚重的文化氣息。在五彩稻田里,一條長200米的麥稈畫展長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麥稈畫作品。這些作品有的描繪了云陽的山水風光,有的展現了云陽的民俗風情,有的則以豐收場景為題材,無不讓人感受到農耕文化的博大精深。
“看,這就是媽媽小時候秋收的場景。那時候,都是手工打捆、脫粒,如今,全都是收割機干。”市民劉女士抱著孩子,認真地對一幅畫作進行講解。得知農民豐收節活動開展,劉女士專程駕車帶著孩子從城區趕來,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感受“秋收”的喜悅和辛勞。“沒想到還有麥稈畫繪畫展。這樣的形式很好,是對耕讀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劉女士說。
在麥稈畫展現場,市民游客們紛紛駐足欣賞,不時發出贊嘆之聲。他們被麥稈畫的獨特魅力所吸引,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念。有些游客更是被麥稈畫的創作過程所吸引,駐足觀看創作過程。這些觀眾不僅領略了麥稈畫的藝術魅力,也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麥稈畫展旁邊,來自洞鹿小學的師生們正用巧手編織麥稈畫,他們通過泡、刮、繪、剪、粘等制作流程將一根根麥稈變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畫作。稚嫩的筆觸、純真的童心,一幅幅畫作,不僅體現了孩子們將線條、形狀、色彩、肌理有機結合的美術素養,更傳遞著孩子們眼中豐收的模樣。
豐收的喜悅——稻田摸魚釣蝦 機收技能比武
“加油!加油!加油!”在另一塊稻田里,泥漿飛濺、人騰魚躍,大人和小朋友將一根根魚線垂在水面上靜靜等待龍蝦咬鉤,孩子們抱著裝蝦桶,像模像樣地學起大人,手持釣竿,聚精會神地觀察著水面,努力將肉餌靠近龍蝦附近,一旦肥碩的龍蝦上鉤,家長便拿起抄網配合,以矯健的身姿和敏捷的手法,成功將一只又一只的龍蝦收入網兜中,長達數小時內,稻田里的歡聲笑語不斷。
“渾水摸魚”環節更是將農耕樂趣推入高潮,數米長的稻田成了“戰場”,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家長們紛紛下水,開始了一場激烈的“渾水摸魚”大戰,只見他們或潛水搜尋,或揮臂捕撈,或圍追堵截,引得觀眾陣陣歡呼,現場歡笑聲、呼喊聲此起彼伏,與摸魚濺起的水花交織成了一幅生動的和美鄉村畫卷。
游客張女士表示:“今天帶著孩子來捉魚,不僅體驗到了親近自然的樂趣,還能品嘗到親手捕獲的美味,真是一次難得的親子時光。”
除了豐富多彩的稻田趣味農事慶豐收活動外,水稻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也是此次豐收節一大亮點。上午9點半左右,15名選手中首輪參賽的5名農機手有序登上農機,經過一番調試后依次下田,現場頓時轟鳴聲四起。一片黃燦燦的稻田,5臺聯合收割機一字形排開,農機手們駕駛著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快速收割水稻,稻粒如金色的瀑布落入機倉,后面留下一片低矮整齊的稻茬。
機收技能“大比武”比什么?“這場稻田上的‘比武’,不但比誰收割快,而且要比誰收的水稻損失率更小。”縣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劉文廣介紹,機收技能比武評判標準是以“三看三測”為依據,即:看操作是否規范、看收割是否流暢、看是否有漏割現象;測留茬高度、測收割效率、測機收損失率。選手需要根據地形和水稻生長情況進行精準操控,以確保機收作業的質量,避免出現漏收、掉穗、落粒等問題,最大限度地降低糧食在田間地頭的損失。
經過3輪的激烈角逐,最終南溪鎮段江來斬獲一等獎,洞鹿鄉蒲志軍、路陽鎮胡勇斬獲二等獎,南溪鎮陳昌民、王槐彬和路陽鎮羅某力斬獲三等獎。
段江來在賽后說:“我已有多年農作物機收的經驗,尤其是近幾年多次參加機收減損的理論及實踐培訓,對提升農機操作水平大有幫助,我將把機收的經驗分享給全縣其他機手。”
豐收的前景——逛多彩集市 買特色農產品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來看一看,瞧一瞧,這是我們才從地里面挖的花生和紅薯。”“快來嘗嘗我們的洞鹿新米!”在多彩集市區,30余個云陽特色農產品展位前都擠滿了人,摩肩接踵,大家紛紛品嘗味道、詢問價格、掃碼支付,熱鬧非凡。
本屆農民豐收節,結合農民喜聞樂見的“趕集”文化,將“豐收”與“趕集”相結合,設置了一條豐收集市,對各個鄉鎮(街道)特色農產品進行布展推銷。其中,在天生云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展位,云陽小面、云陽高山生態大米、王大漢桃片糕、云陽菊花……一個個農特產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我們一個多小時賣了將近兩千塊錢。”天生云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云陽,農民豐收節已經被注入新的內涵,通過賣好物、唱大戲、聚人氣,讓諸多農產品擁有“大賣場”,讓原本藏在“深巷”中的好品為人熟知,賣出云陽好“豐”景,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禮贊豐收云陽 用新質生產力書寫鄉村振興
近年來,云陽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藏糧于技、藏糧于地,讓沃土生金,用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振興,34萬畝良田喜獲豐收,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實現了“汗水農業”向“智慧農業”的轉變,書寫著農業現代化的云陽實踐。棲霞菜籽油、連年發蔬菜面、蔈草牛肉干、渝峰烏天麻、龍缸云霧茶、王大漢桃片糕、泥溪青杠黑木耳……全縣圍繞標準體系、質量安全、地方特色、市場規模四大要素,打造全國首個通過工商注冊,覆蓋全產業、全品種、全門類“天生云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通過“母子”結合模式開拓市場,推動食品農產品主導產業集群式發展,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輻射帶動全縣農業產業發展。
今年,全縣預計完成糧食生產面積136萬畝,預計總產量41.2萬噸。其中夏糧收獲面積39.5萬畝,總產量9.4萬噸。秋收糧食作物面積96.5萬畝,預計秋糧總產量31.8萬噸。用好“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延長“產”的鏈條,全力推動柑橘、中藥材、生豬3條十億級產業鏈不斷發展壯大,屬于云陽的“三農”的故事,還在繼續書寫。(記者 譚啟云 李妍)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