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磐石城保護與利用項目已完成85%。 通訊員 譚啟云 攝
“目前,云陽博物館新館、磐石城遺址公園兩大重點項目,文物保護、文旅融合、生態修復等五大工程同步推進,并已取得新進展。”9月25日,云陽縣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縣立足區位優勢和歷史文化底蘊,全力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示范縣。
展示長江三峽從新石器到明清文明序列
云陽博物館新館是一所集文物利用、文物教學研究和文物收藏及展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建筑體,是云陽縣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數字再現工程重點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長江三峽文物保護成果集中展示和利用的重要平臺,有助于更好研究、保護及利用長江三峽文物。日前,記者在項目建設現場看到,塔吊林立、機器轟鳴,運輸車來回穿梭,工人們鉚足干勁,有序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云陽博物館新館建設已進入屋面防水、鋼結構及砌體工程施工階段, 預計明年九月底建成開放。”云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的新館按照國家一級博物館標準建設,分為博物館和旅游集散中心兩棟主體建筑,以及室外道路、廣場、停車場等配套建筑。自去年6月開工建設以來,已先后完成土石方平場、邊坡工程衡重式擋墻、附屬房屋設施等建設內容,截至目前主體工程已完成85%。
“云陽博物館新館是目前全市區縣中體量最大、集中展示長江三峽文物保護成果的重要載體,主要展示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整個文明序列的鏈條。”上述負責人稱,項目集旅游接待、文物利用、文物教學研究和文物收藏及展覽于一體。為此,云陽博物館還與重慶市文物局、西北大學合作成立云陽長江三峽文化研究院,并以此為依托成立專家工作室、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實習基地、長江和三峽文化研究室。
打造交互式展示重慶長江文化重要窗口
云陽縣磐石城保護與利用項目是重慶三峽后續文化遺產保護七個重大項目之一,也是重要的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更是深入研究長江精神與重慶長江文化價值體系、展示重慶長江文化的重要窗口。
“云陽磐石城保護與利用項目已完成一標段云街配套建筑工程、三峽庫區文物風險管控中心主體工程,占總工程量的73%。”云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磐石城地處澎溪河與長江的交匯地帶,保護與利用項目涵蓋了磐石城、青龍古建筑群兩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一處公園。2017年以來,云陽縣配合市文化遺產考古研究院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工作,在此出土了大量具有價值的文物,為該區域乃至三峽地區早期人類的活動區域、居址選擇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等相關問題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學材料。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結合磐石城遺址特性進行了分區保護,通過多處展廳、多處遺址,大空間、長時段方式打造遺址公園展示窗口”上述負責人說,他們將通過交互系統,結合發掘資料構造戰爭、生活等場景,數字再現文化遺存,設置發掘體驗區助推研學,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展示以及傳播長江三峽文化。
五大工程同步推進朝著示范縣目標邁進
如何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示范縣?
在文物保護利用方面,云陽每年滾動實施“四個十”(即十大古宗祠、十大古建筑、十大古村落、十大價值研究)文化保護和利用工程,在完成張桓侯廟、彭氏宗祠等19處文物保護修繕的同時,與相關單位、院校開展多項合作;在文旅融合互促方面,開展“百A百星”(即國家A級景區達到100A、星級酒店達到100星)攻堅提升工程,打造10多個鄉村旅游休閑區,創建A級旅游景區22個,培育星級酒店17家;在生態修復保護方面,開展庫岸綜合治理修復和長江生態保護工程,建成33公里環湖綠道,推進“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長江(云陽段)兩岸森林覆蓋率達75%;在文化育民惠民方面,實施“文藝薈萃”時代精品創作工程,推出《三峽彩虹》《巴人密碼》等一批文藝作品;在數字應用賦能方面,實施歷史文物數字再現工程,建成區縣首個數字體驗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數字化率達到90%以上。
“我們將緊緊圍繞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四類主題功能區、實施五項工程’方向,串聯龍缸、張飛廟、恐龍地質公園、環湖綠道等優質文旅資源,加快推進磐石城遺址公園、云陽博物館新館等重點項目建設,全力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示范縣。”云陽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借助上述措施,他們將進一步挖掘長江(云陽段)文化時代價值,講好新時代長江(云陽段)故事。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