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陳學容 作者:記者 譚啟云 實習生 彭俊淇 發布時間:2024-08-16 16:02:18
云陽網訊(記者 譚啟云 實習生 彭俊淇)小小紅高粱,一頭系著產業興旺,一頭連著農民增收。連日來,云陽縣2.1萬畝高粱陸續成熟,進入采收期。深紅的穗與碧綠的葉交相輝映,田間壩頭隨處可見農戶駕駛收割機穿梭其中收割、脫粒,農戶們在太陽下和高粱一起笑紅了臉,笑彎了腰,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8月14日,在云陽縣寶坪鎮棗樹村的高粱基地里,紅彤彤的紅纓子高粱迎風搖曳,一串串紅高粱穗粒飽滿。層層疊疊,隨風搖曳,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之下格外亮眼。高粱種植大戶向曉陽趁著晴好天氣抓緊收割高粱,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作業,將一株株高粱連稈帶穗卷入其中,收割、摘穗、脫粒、秸稈粉碎一氣呵成,田野間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味道。
得益于高標準農田打造,目前棗樹村土地宜機化率達60%,為高粱生產機械化作業、規模化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看著在地里來回穿梭的收割機,種植大戶向曉陽贊嘆不已,深感農業機械化發展帶來的便利。“按照傳統的人工收割高粱,每畝需要3個人工,一年要支付勞務費5萬元左右。現在從機播到機收都是與農機專業社合作,每畝能夠為我節省人工成本最低300元,收割效率也提高60%。”向曉陽表示,今年高粱收成不錯,他種植的200多畝高粱從播種到收割再到烘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
在基地里,隨著收割機的前進,高粱齊刷刷地被送在了收割機后艙,采收的高粱再轉運到運糧車上。向曉陽看著200畝的高粱顆粒歸倉,開心地算起了豐收賬。“我們是和酒企合作,訂單種植、統一收購,保底價是每斤2塊5,我流轉的這200畝土地今年能收8萬多斤高粱。按保底價2.5元一斤計算,產值預計在20萬元左右。”向曉陽說。
據了解,寶坪鎮作為云陽縣高粱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每年種植高粱在1萬畝以上。為確保高粱種得好、賣得出,在種植初期,寶坪鎮積極推進與企業的穩定合作,推出“訂單農業”模式,不僅解決了高粱銷售渠道的問題,也保障了酒業企業的原材料問題,延伸了高粱產業鏈條,讓小小的高粱“映紅”了一條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的致富路。
“目前我們村種植高粱有1570 畝,高粱產業已發展種植大戶十戶,帶動農戶108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寶坪鎮棗樹村黨支部書蒲自瓊告訴記者,他們采取“村集體經濟+種植大戶+農戶”的發展模式,變零散種植為集中連片發展,簽訂訂單生產協議。在種植高粱之前,他們就與重慶、貴州、四川等酒企簽訂訂單協議,今年一共簽訂了60萬斤高粱的訂單,訂單協議產值在120萬至150萬元左右。這樣有效促進大戶及農戶發展高粱產業的積極性,并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
寶坪鎮氣候溫暖濕潤,日照時間長,種植高粱歷史悠久。近年來,該鎮積極大力推廣高粱種植,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選用產量高、質量優、抗旱好的紅纓子高粱品種。“通過組建強村公司鏈接村集體經濟、整合土地資源,推動適度規模化種植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種植大戶29家。”寶坪鎮黨委副書記陳甍說,今年寶坪鎮高粱種植面積有1萬余畝,產量達2000余噸,產值預計達1100萬元。其品種為紅纓子高粱,是釀造優質醬香型白酒的原料。寶坪鎮依托15家高粱酒廠就地加工,年產高粱白酒800余噸,有效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據了解,今年云陽縣發展高粱產業2.1萬畝,總產量預計將達到3000噸,產值1500萬元。為扶持農戶與農業企業發展高粱產業,近年來,全縣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提高農業機械率。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持續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