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花遍開長江畔,橘頌新篇富果農。大家好!我是云陽鎮“磐下雲虹”宣講隊隊員曾小芳,今天我想從一顆“橙”心與大家談談鄉村產業發展那些事兒。
近些年我發現,我們廣大農村都實現了村村通,生活也越過越紅火了,大家肯定想知道,還有沒有辦法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芝麻開花節節高”呢?還真有!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要抓牢抓實糧食生產,依山就勢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對我們農民朋友來講就是要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
用接地氣的表述來說就是兩個意思。首先,新時代以來,我們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努力,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該怎么辦呢?簡單來說就是大力發展產業共建大美農村。其次,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產業振興,有了產業就有了就業,就可以讓大家在腳不離地,身不離鄉的前提下,實現就業收入,家人相守,安居樂業。
具體要怎么做呢?接下來啊,我就以云陽鎮低山帶紅橙種植為例,跟大家聊聊產業發展那些事兒。
全國各地都有柑橘種植,為什么在其他地方紅橙沒有成為特色農業產業,只有云陽成功入選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呢?這些都是云陽紅橙種植農戶們充分發揮自身特點,依托獨特的地理優勢,和10多年的標準化發展,才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完整柑橘產業體系。
這充分說明發展鄉村產業既要有先天優勢,還要有后天努力,雙向發力,缺一不可。云陽人民靠著政策和實干兩板斧,成功在后天努力上實現了反超。
先是政策好,筑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基。
近些年,財政對涉農項目的投入逐年加大,不僅大大帶動了許多農業企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也讓廣大農民朋友鼓了錢包,到了實惠。咱們蔬菜村農戶姜立忠,原來靠著家里的三分地種種地賣賣菜,每年家庭收入僅3000多元。后來政府大力推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姜立忠便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將流轉土地給凡收公司種植紅橙,同時公司聘用他在果園務農,每年勞務收入能達到2萬多元,加上持股分紅,租金+務工費+分紅,經濟來源一項變三項、經濟收入從3000多元變3萬多元,讓農民成功坐上了產業發展的“順風車”。
為什么鼓勵大家去看政策、學政策、用政策,就是因為這有利于老百姓增收創業,何樂而不為呢,大家說,是不是啊!
再就是主動干。光說不練是假把式,實踐才能出真知。
政策只能提供一個大方向,遇上具體問題得我們自己解決。聽到這里,許多同志可能在想,政策都沒弄明白,還要自己挑大頭,那怎么搞得定哦。
其實,我們老城在種植紅橙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大家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成立柑橘種植協會,一大批土專家、返鄉創業者共同探討、齊頭并進。比如,對于紅橙怎么種才能質量好產量高的問題,大家就聘請專家上門講技術,從源頭上節約生產成本;針對紅橙如何銷售問題,探索“公司+村集體”合作模式、走電商帶貨新路子,大大提高了紅橙的銷售量。說明鄉村產業可不可持續,關鍵在人,關鍵在各位父老鄉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今天講的云陽紅橙產業發展的例子,就是想告訴大家,只有發展鄉村產業,才會讓大家的飯碗越端越牢,日子越過越有滋味、越過越有奔頭。請大家相信,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大力發展鄉村產業,需要黨的好政策,更需要我們認真干,讓我們跟黨走、感黨恩,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幸福生活!
作 者:云陽鎮 曾小芳
指導老師:冉洪術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