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磐下云虹宣講隊大陽分隊的小解,今天我向大家宣講的題目是《加強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剛剛過去的甲辰龍年春節,小解的朋友圈、抖音圈被兩個東西刷了屏,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是不是有同樣的經歷:
第一個刷屏的是龍年新春祝福。我們大家一起先來看幾個詞語。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哎呀,這都是些什么呀?不怕大家笑話,這幾個“熟悉的陌生詞”,一度讓小解我懷疑人生,用網絡流行語講就是“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干什么”。說“熟悉”,是因為朋友圈到處都在發;說“陌生”,是因為小解一個詞都認不全。后來還是去上網查了才知道這些詞是什么意思。
龍行龘龘【dá dá】,出自中國古代的一部漢字字典《玉篇》,被解釋為描述群龍騰飛的景象。前程朤朤【lǎng lǎng】,含義是前途一片光明。生活??【yè yè】,意味著能夠享受到豐盛的食物、溫馨的家庭、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及滿足的內心。事業燚燚【yì yì】,描繪了事業興旺的景象,寓意著事業有著巨大的潛力和無限的機遇。
說到這里,小解也不得不吐槽自己一句:沒文化,真可怕!!
第二個刷屏的是龍年的春晚。2月9日晚,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為全國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一副《年錦》無疑是顏值最高的節目,處處透露出傳統紋樣傳承至今,所承載的美好愿望不變。一舞《瓷影》探索凝結于火土之功中的千年匠心,展示青白瓷沿絲綢之路,跨越山海傳播文化的艱辛歷程;《山河詩長安》將長安城的詩意浪漫和熱血沸騰的影視有機結合,實現了一次古今文化的深度碰撞交融;還有象征福氣滿滿的《錦鯉》、剛柔并濟的《詠春》……。可以說今年的春晚,不僅僅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和文化的交融。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句“上下五千年”,沉淀了數不清的滄桑歷史;一句“縱橫九萬里”,積累了講不完的英雄豪杰。但不知道從何時起,有一些小時候還很常見的東西也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
我們一起來看幾張圖:大家知道這幅圖是在干什么嗎?其實這是在彈棉花,也叫做彈棉絮、彈花。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技藝,最遲在元代就有了這種技術,其目的是讓棉花更加松軟,適合使用。過去,農村有不少貧苦農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地為人彈棉絮,俗稱“彈棉郎”。隨著工藝發現到今天,只有少部分地區還能看到此類從業人員了。
大家一起來看第二幅圖片:這是一個算盤。沒錯,就是算出了第一顆原子彈的那個算盤。算盤作為一種邊緣的、補充性的計算工具,其作用不可磨滅。小時候總聽長輩們“吐槽”,說以前打算盤,總是記不住口訣,每次上珠算課就是煎熬,后來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會了,口訣也滾瓜爛熟了。但是,隨著時代進步,算盤終歸只能當文物了。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的加劇,許多文化遺產面臨著消失的風險,比如刺繡、木雕、皮影等等,都在慢慢地遺忘在我們的記憶里。這些消失的文化遺產不僅僅是人類文明的損失,更是未來的威脅。
為了集中有限資源,對體現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重點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截至2023年12月,共收錄730項遺產項目,對應于145個國家。其中,我國列入共計43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我國相應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截至2023年12月,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省、市、縣四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一大批珍貴、瀕危和具有重大價值的非遺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程中,要守正創新、活態傳承,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說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就不得不提到這樣一群人,他們掌握著非遺項目的核心技術技藝和知識,肩負著傳承和發展的重任。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非遺傳承人”。
很榮幸,小解結識了一位非遺傳承人。在與他的交流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他對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目睹了他對非遺技藝的熱愛與執著,對每一個細節都有著精益求精的要求。他告訴我,每一個非遺技藝都是歷史的見證,都承載了前人的智慧和情感。所以傳承這些技藝不僅是為了技藝本身,更是為了延續文化和歷史。
在這背后,又有多少人如同小解的這個朋友,一樣默默堅守在傳承一線,用實際行動對文化的尊重和熱愛。我堅信,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優秀的傳統文化一定能夠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衷心的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能夠一起行動起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奮力譜寫新時代文化強市建設新篇章。(解莉娜)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