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候選地名單正在公示
云陽也在其中
云陽地質公園范圍包括云陽縣境內長江以南的鄉鎮(街道)全域,同時包括長江以北的環湖綠道、龍脊嶺公園、磐石城和該范圍內的長江水域,總面積為1124.05平方公里。以云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和云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為基礎,以云陽中侏羅世恐龍化石群世界級地質遺跡為核心,輔以龍缸喀斯特地貌等國家級地質遺跡,張飛廟、彭氏宗祠等歷史人文景觀。公園核心區面積為10.994平方公里,主要是云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和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的特級保護區和一級保護區。
地質公園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公園常年平均氣溫18.4℃,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以上,年最大降雨量為1752.6毫米,降水量隨海拔升高而增多。所在區域范圍內現有居民總數約為48萬人,漢族居多,少數民族幾乎全為土家族,主要分布在公園南部的清水土家族鄉。
云陽地質公園以云陽中侏羅世恐龍化石群和巖溶地貌為主體景觀,以侏羅紀恐龍化石墻、龍缸天坑為主要特色,兼有地質剖面、地質構造、水體景觀和環境地質遺跡等諸多典型地質現象,世界級地質遺跡具有廣泛而深遠的科學教育意義和全球對比意義。
云陽中侏羅世恐龍化石群是本世紀以來新發現的世界罕見的集中產出的恐龍化石群,兼具時代跨度大、分布范圍廣且密集、恐龍種類豐富多樣等特點,為世界級恐龍化石遺址。化石露頭沿巖層走向出露長度長達18.2千米,時代上橫跨整個中侏羅世,被古生物界譽為“恐龍化石長城”;化石類型包含恐龍類、蛇頸龍類、鱷形類、迷齒兩棲類等4綱10目17科,已研究命名6個新屬或新種恐龍;發掘形成了長150米、高6~10米,展布面積1320平方米的恐龍化石墻,墻上展露化石近5000件,是世界上最大的侏羅紀單體恐龍化石墻;研究建立了重慶云陽新田溝組恐龍動物群,時代上處于中侏羅世早期,位于祿豐龍動物群至蜀龍動物群之間,串聯了亞洲侏羅紀恐龍的演化歷程,填補了世界恐龍演化史空白。云陽恐龍化石群是我國乃至世界古生物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發現,在國內獨一無二,且具有全球對比意義。
地質公園內的三疊系灰巖是地質公園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成景地層,在巖溶、重力崩塌、流水侵蝕的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地貌景觀與奇峰異石,集天坑、峽谷、溶洞、漏斗、峰叢、石柱等多種類型景觀于一體,可稱得上“喀斯特地貌天然博物館”。龍缸天坑是以塌陷作用為主,溶蝕作用為輔而形成的巨大天坑。其規模宏大,坑口到坑底的最大垂直深度為335米,就其深度與國內外相比,位居世界第五。
記者 鄭紅均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