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陽春三月里的云陽
一江四河800多公里岸線
綠意蔥蘢,生機盎然
近年來,云陽縣多措并舉提質建設“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如今,63%的項目區森林覆蓋率、15.37萬畝的營造林,在一江四河串聯起山清水秀的美麗畫卷,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入春以來,在青龍街道馬沱村“兩岸青山.千里林帶”項目示范片,一批去年秋季栽下的烏桕苗木發出了新芽。這幾天,云陽縣林業部門工作人員正巡查苗木長勢,指導群眾開展除草、壘土、扶正等管護工作,確保苗木成活率。
在此之前,這片面積達500多畝的江畔山林已經擁有成林的松樹、柏樹,為什么要迎來烏桕這個新成員呢?云陽縣林業局造林科科長裴宏祥介紹,松柏為針葉樹種,通過去小留大、去彎留直等人工干預措施,再引入闊葉樹種,能讓純林變身混交林,使林分結構更加穩定,抵御病蟲害和森林防火的能力有顯著提升,具有更好的生態保護價值。目前,這批烏桕苗木成活率達90%以上,5年以后就能成林。
森林既要有量,更要有質
實施森林撫育
是云陽提升森林數量和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
在“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項目中
在縣域“一江四河”800多公里岸線
第一層山脊線范圍內實施營造林建設
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農村“四旁”綠化、宜林地培育
森林撫育、低效林改造等
取得了明顯成效
云陽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云陽嚴格按照“三類”布局進行推動,在海拔300米以下的主要打造生態景觀林帶;在300米至600米主要實施生態經濟林帶、農業結構調整;在600米以上重點打造生態防護林帶。截至目前,已完成營造林15.37萬畝,項目區森林覆蓋率已由實施前的61%增加至63%以上,長江干流兩岸森林覆蓋率更是達到75%以上,森林質量得到明顯提升,生態景觀效果成效已初步顯現,農民的經濟收入得到明顯增加,農村人居環境也得到明顯改善。
一江四河,山清水秀。下一步,云陽將持續抓好成效鞏固和提質建設,聚焦市委市政府“三類、四帶”規劃建設部署要求,圍繞“一區一廊兩帶多點”的規劃建設思路,堅持科學綠化理念,優化空間布局,在綠量、綠質、綠效等方面下功夫,增強生態供給能力和經濟效益,提升益林、護山、固土、涵水等生態屏障綜合功能,打造一批具有云陽辨識度的“兩岸青山.千里林帶”項目示范片,力爭用10年時間完成營造林40萬畝以上,有力推動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重要的生態支撐。
記者 陳小婭 吳迎花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