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
云陽縣寶坪鎮雙壩村葛根種植基地開挖的季節
2月21日
十幾名村民工人正在基地挖葛根
只見他們揮舞著鋤頭,刨去地上的葛根藤蔓
小心翼翼地將葛根周圍多余的泥土刨去
一根根飽滿肥碩的粉葛根
讓正在采挖的村民喜不自勝
“我們挖葛根,要順著葛根的長向,挖深一點、挖寬一點,這樣才不會損壞葛根。挖出來的葛根完整性好、商品性好,對后面加工葛根粉有好處。”眼前這位跟記者介紹挖葛根技巧的是云陽縣源發葛根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柳井華。柳井華說,葛根是個寶,它是藥食同源的兩用植物。這些葛根都是從廣西引進優質、高產、食藥同緣“無渣粉葛”,采用山地種植方式,種植出來的葛根呈梭鏢型。
近年來,雙壩村因地制宜,發展葛根產業400畝,采取“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種植葛根,合作社優先聘用基地村組的剩余勞動力,同時,還為村民免費提供葛根苗和技術支持,合作社統一收購,確保葛根有穩定銷路,增加村集體收入的同時,帶動村民增收。
采挖葛根的工人們基本都是雙壩村當地村民,葛根基地發展起來后,除了每年300元一畝的流轉土地租金外,他們有了更多就近務工增收的好機會。今年六十多歲的向禮銀自基地栽苗起就開始來務工,每年從栽葛根到挖葛根要做120個工,年收入在一萬元左右。既增加了收入,又學會了種植技術,讓他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總的來說,比我們在外面去打工要好點,既賺了錢又學了技術。”
俗話說,“三畝葛、一頭牛。十畝葛、半棟樓。”葛根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全身都是寶。看到葛根豐收了,柳井華心里別提有多開心。雙壩村山林面積廣闊,許多農戶利用荒山荒坡種植葛根,畝產可達3000斤,可制成葛粉、葛根茶、葛根面條、葛根粉絲等10多種不同種類的生態食品,每畝葛根純收入達3000元左右,經濟價值非常可觀。對于今年的收成,柳井華算了一筆賬,據他初步估計,今年葛根產量在600噸左右,再對葛根進行葛根面條、葛根粉條加工后,它總產值可達到800萬元。
為延伸葛根產業鏈條,雙壩村還建起了葛根深加工廠房,打造集葛根種植、種苗繁育及葛根深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在葛根無塵車間,工人通過操作智能化設備,葛根經過流水線作業篩選、清洗、粉碎、去渣、烘干、裝袋等工序后,變成雪白晶瑩的葛粉。
這里每天可加工40噸鮮葛根,產出葛粉16000斤,生產能力及加工效率較傳統工藝有了大幅提高,實現了葛根淀粉的生產連續化,提高了葛根淀粉提取率,降低了淀粉霉變、受污染的概率。柳井華說:“我們以前是小作坊,需要十來個人工來加工葛粉,生產一次葛根粉,最少要三到五天它才能把它制作成干粉,現在有無塵車間,只需要四個人四十分鐘,就能從新鮮葛根變成葛粉。”
目前,云陽縣源發葛根種植專業合作社還與重慶市農科院、西南大學、重慶市第二師范學院簽訂了產品研發戰略協議,開發出葛根粉、葛根茶、葛根面條、葛根粉條等葛根系列產品,先后榮獲國家綠色食品生產許可證、入駐“天生云陽”區域公共品牌,并借助電子商務平臺,把葛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每年帶動周邊固定村民務工1500人次,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聊起未來,柳井華表示,在未來5年的時間里,合作社將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提升“產儲加銷旅”五大能力,實現從種植、加工、銷售全過程的綠色化、無害化。計劃新增廠房面積3000平方米,新增嬰幼兒食品和大健康食品面條智能化設備1套、葛根粉條和酸辣粉絲快速食品智能化設施設備1套,葛根茶生產線1條;深度挖掘葛根文化,建設完整的葛根文化園,從傳統的農業種植轉型升級成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綠色工業企業,將葛根系列產品推向國內外市場。
記者 譚啟云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