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峽工程新一輪試驗性蓄水達到175米
庫區“水上高速通道”已基本形成
為大型船舶的通航創造了有利條件
近日
云陽河牛復興造船廠今年新打造的船舶
開始陸續借助175米高水位下水出航
在云陽縣河牛復興造船廠
長江江面與造船廠的平臺幾乎齊平
工人們正在鋪設氣墊
為下水試航做準備工作
“我們根據船舶的自重量和氣囊的型號計算出承載能力,在確保安全系數的情況下,再布置氣囊受力的位置和數量。”云陽河牛復興造船廠廠長曾慶元說,130船型需要在船底鋪設30個氣囊,充氣達到一定的高度后,船就會隨著氣囊向水下移動。
正在下水的這艘船舶
就是今年河牛復興造船廠新打造的
8艘三峽庫區標準化大噸位貨輪之一
長130米,寬16.2米,型深6.98米
滿載吃水6.25米,最大載貨量10142噸
如果在低水位時,船舶入水十分艱難
“水位在145米的時候下水,船在岸上轉彎是相當困難的。”曾慶元介紹,現在水位漲到175米,水位剛好與船尾平齊,新船只需要借助氣囊就可以直接下水,能夠減少很多的人力資源和設備的損耗。
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實施
長江航運物流迎來發展新機遇
三峽庫區的造船業更是迎來前所未有的興盛
尤其是庫區造船企業根據三峽地域特點
和水位上漲、消落之差的船舶制造模式
讓新造船舶下水試航節約費用達到3至4萬元
因此,每年河牛復興造船廠
在新船打造的工期安排上
都會結合庫區水位的漲落做出合理安排
今年
河牛復興造船廠新造
8艘三峽庫區標準化大噸位貨輪
已有4艘借助高水位的有利條件下水進行調試
其余4艘正在進行最后的掃尾工作
預計11月30號以前將全部下水
12月底以前將全部投入長江航運
記者 徐銳 劉婷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