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何時出現在華夏大地?在悠久的歷史長河里,長江文明又經歷了什么樣的發展變化?
走進云陽,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
9月11日,“長江文明 千年文脈”主題報道采訪團第二站來到云陽縣博物館,感受源遠流長的云陽歷史。云陽縣文管所副所長陳云一一講述了長江文明在云陽凝結的璀璨“珍寶”。
▲9月11日,采訪團正在參觀云陽縣博物館。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城市文明
2300多年文化再現華夏大地城鎮文明史
云陽境域山水相依、氣候溫潤,自然條件良好,有著悠久的城鎮文明史。雙江、稻場等舊石器時代遺存表明早在數十萬年前已有先民定居于此。
云陽至今已有2300多年建縣史。早在秦時,秦國的云陽創新治理之策,根據因俗而治的原則,在當時的云陽取得了良好效果,為后世提供了豐富的治理經驗。
▲9月11日,采訪團正在參觀云陽縣博物館。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同時,云陽是長江上游唯一完整發現戰國到兩漢至唐城池遺址譜系的地區,這些考古成果,填補了長江乃至中國考古的空白,彰顯了云陽作為長江上游文明發展的重要地位。
云陽的城鎮文明在巴文化、蜀文化、楚文化、秦文化、中原文化的互動交融中得以不斷形成與發展,作為長江沿線建縣歷史最早的地區之一,其發展和遷徙的進程,顯示了驚人的文化連續性。
▲9月11日,采訪團正在參觀云陽縣博物館。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隨著1993年三峽百萬大移民序幕的拉開,云陽鎮(云陽老縣城)遷至雙江鎮青龍嘴。
在百萬大移民歷史洪流中,云陽是移民人數最多、動遷人數最多、外遷人數最多、縣城搬遷最遠的移民大縣之一,贏得了“重慶移民看云陽”的美譽,譜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移民遷建史詩。
未來,云陽將強化文化興城的理念,注重挖掘城市歷史文化資源,將特色文化符號和元素融入城市整體形象設計,突出歷史風韻在現代城市的創造性呈現,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9月11日,采訪團正在參觀云陽縣博物館。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工業文明
“千年鹽都”帶領游客感受制鹽工藝
云陽產鹽史可追溯5000年,有“千年鹽都”之稱,是中國井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千年來,云陽一直是重慶乃至全國為數不多從未斷代且生產至今的產鹽地。
云陽制鹽最初是利用天然鹽泉或巖鹽煮熬而成。大規模手工業產鹽(鑿井汲鹵,濃縮鹵水制鹽)則始于秦漢時期。彼時的云陽,建成了第一口鹵井“白兔井”,拉開了熬制井鹽的歷史帷幕。
▲9月11日,采訪團正在參觀云陽縣博物館。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唐宋以來,云陽一直是全國重要產鹽地之一,因鹽質量上乘,唐代被列為貢品。
據《云陽縣志》記載,在明朝嘉靖年間時,云陽有鹽井9眼,到清朝乾隆年間達到了36眼,增加灶37座,年產鹽增加到46萬斤,成為四川省內三大鹽場之一。咸豐初年“川鹽濟楚”,井鹽遠銷湖北、湖南等地。
▲9月11日,采訪團正在參觀云陽縣博物館。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進入新時代,云陽鹽產業快速發展,可年產各類鹽產品近100萬噸,是全國重要的生產基地。
為加強鹽文化遺產保護,云陽著力將云安古鎮打造成為“鹽文化”公園。在這個公園內,將建成包括文化展示區、古鎮風情游覽區、鹽文化展示體驗區、人文生態公園、游客服務區、游客餐飲住宿區、景觀眺望區、古鎮生態區和消落區等在內的九大功能區。
同時,云陽還在環湖綠道沿線,建設了白兔井公園,向游客展現云陽悠久的井鹽文化和城市人文內涵。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