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全市第一,投資增速全市第一,市場主體歷史性突破10萬戶。”2月8日,云陽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劇場隆重開幕,兩個增速全市第一、多個歷史性突破的成績讓參會代表委員和全縣干部群眾為之振奮。
“從沒有讓我失望,卻總是讓我意外!這就是天生云陽!”正在蘭州大學的云陽籍大學生朱婷婷轉發該新聞并附上了自己的評論。
“天生云陽,蒸蒸日上!萬里長江,不同尋常!”市民劉曉東在自己的朋友圈評論。
GDP增速是反映經濟總量最好的指標,GDP增速與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業、企業盈利和研發投資高度相關,GDP增速集中反映了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反映了民生福利和經濟活力。
事非經過不知難!面對全球嚴峻的經濟形勢挑戰,三年來最為嚴重的新冠疫情、60年不遇的旱情交織疊加,云陽堅持在風高浪急挑戰中穩中求進、篤定前行。始終把發展當成第一要務,多項工作實現了提能升級,多個指標實現了“彎道超車”,多項數據實現了全市領先。如果這是一場競賽,那么決定比賽結果無外乎“目標方向,賽場環境,起跑速度”三個因素。
“盯著項目干!圍著主體轉!”“三個百日攻堅持續開展,三大賦能工程深入實施,三大產業集群活力迸發。”翻開云陽縣政府工作報告,我們不難發現云陽經濟發展的創造性張力。
以目標任務引領激發創造性張力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前進路上,云陽目標明確!
“云陽從大移民、大扶貧邁向了大發展!”時間回溯到2021年12月28日,縣委書記覃昌德在中國共產黨云陽縣第十五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第一次響亮地提出了“云陽大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的科學論斷。
“一路奮進的云陽,正在孕育更加美好的未來。”2022年1月6日,在云陽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縣長李茂濤再一次昭示“大發展其時已至、大發展其勢已成、大發展其興可待。”提能升級大發展,這是云陽縣委、縣政府通過冷靜觀察、深入分析,對云陽當前面臨的發展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
“眼中有光、腦中有方、心中有數,才能腳下有路。”近年來,云陽縣謀劃制定各項目標始終堅持“跳一跳、夠得著”“咬咬牙、會更好”,同時著眼長遠,樹立前瞻性思維,堅持把全縣工作放到五年、十年、十五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去統籌謀劃;放眼全局,跳出云陽看云陽,在全國全市發展大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萬開云同城化發展中找準方位定位。既保持“低頭拉車”的實干、苦干勁頭,又保持“抬頭看路”的敏銳、創新精神,在眼前和長遠兼顧中激發創造性張力。長期目標具有強大牽引力,不斷激發創造性張力,督促提升現階段工作水準;短期目標具有詳實操作性,時時鞭策全縣上下腳踏實地,用切實舉措和成效充實夢想之路。
人勤春來早,萬事干當先。2022年12月18日,長江上游最大跨度橋梁——江龍高速控制性工程,復興長江大橋主塔順利封頂。初春時節,走進江龍高速各個項目施工節點,都是一派熱火朝天、大干快上的熱鬧景象。然而誰又能想到在當初決定建設這條三峽庫區唯一一條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時,當年云陽財政還捉襟見肘。
“永遠都不要想到把資金爭取足了再修路,只能一邊規劃,一邊爭取!”定了就干,干就干成!縣委書記覃昌德一錘定音,云陽第一條地方自主建設的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這是云陽民生之路、產業之路、更是致富之路、夢想之路。
大道通南北,天塹變通途。按照規劃,江龍高速可北達陜南、南聯鄂西,與開云巫高速、G42滬蓉高速、萬云奉巫南線高速、鄭萬高鐵、長江黃金水道融合貫通,全方位打開出市、出海、出境開放大通道,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重慶自貿區等國家戰略和市級開放平臺,形成綜合物流網絡體系,構建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新格局,徹底改變云陽及渝東北地區在全市、全國經濟版圖上的地位。
(效果圖)
“干項目就一定要有把自己憋死的勁頭,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縣委副書記、縣長李茂濤多次在會上強調。倒排工期、閉環管理,正是有了勇于把“自己憋死”的勁頭,有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思想大解放才能引領干部隊伍創造力的百花齊放。
2022年,云陽在全市率先編制并動態更新重大項目三年滾動規劃,接續開展重大項目提能升級、提速增效、提量提質百日攻堅行動,實行重大項目旬調度機制,抽水蓄能電站、向陽水庫、洞鹿風電等一大批事關長遠、事關全局的重大項目落地開工,173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06.8億元,全年投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今年,我們要開展項目儲備、開工放量、完工投產、達產見效“四比拼”行動,動態更新重大項目三年滾動規劃庫,實施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投資加快放量、結構不斷優化。”未來一年的工作,政府工作報告字字千鈞,目標明確。
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創造性張力
“感覺我們企業家在云陽很受重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覃昌德書記經常說要打造一個辦事不求人的政府,聽到這句話,我備受鼓舞,更加堅定了我們把企業做大做強的信心,為云陽經濟發展貢獻力量。”2021年8月30日,云陽縣優化營商環境暨萬開云同城化發展工作推進會召開,讓很多企業負責人不習慣的是,這次他們參會被安排在前排就座,鄉鎮(街道)、部門(單位)黨政負責人等坐在他們身后,對于這樣的座位順序,三峽云海藥業負責人鄒隆瓊還不太習慣。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云陽縣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大工程”,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對標先進減流程,刀刃向內抓改革,真心真情優服務,打出改革創新“組合拳”,優化升級“老政策”,補短增強“新技術”,從“政府端菜”向“企業點菜”轉變,從“各自為戰”向“協同作戰”轉變,從“人工決策”到“數據決策”轉變,以“最優流程、最短時間”滿足群眾和企業需求,持續營造“機制最順、治理最智、效率最高、服務最好、法治最優”的營商環境。
一年來,云陽創新開展“我為企業找政策”大比武活動,兌現各類暖心惠企政策5.2億元。推進營商環境數字化治理,發布“云上營商”數字化治理平臺,創新打造“云上營商·政策通”“云監理”等一系列“云平臺”。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走深走實,“司法專遞面單電子化”在全市試點,“探索藥品采購管理工作新機制”獲全市推廣。打造“一件事一次辦”云陽模式,“不動產+水電氣”聯辦過戶,“全程網辦、掌上可辦”在全市率先實現。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企業設立登記全流程3小時內辦結,不動產登記“023”目標全面實現。深化“平面審批、技審分離”,大力推廣BIM技術,項目審批提速提效。營商環境工作獲得市政府督查激勵。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全市率先建立“智慧信用監測系統”,完善城市信用監測管理體系,大力推廣“信易貸”融資模式。實施市場主體培育“雙增”行動,凈增市場主體1.2萬戶、“四上企業”137家,全縣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0萬戶、居渝東北第二。構建縣領導、招商隊、責任單位及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同臺競技”大招商格局,實現到位資金165.7億元、增長89.8%,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5個、增長29.6%,投資超10億元的華地云谷、雲揚電子等產業項目落地建設。
(效果圖)
“作為食品企業,我們深耕云陽多年,云陽不僅自然生態越來越來優良,營商生態也越來越優渥,我們在云陽投資感覺很有幸福感,很有獲得感。”這段時間,恒順重慶調味品公司正在遷址擴建“年產10萬噸調味品智能化生產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恒順醋業股份公司在西南地區唯一的復合調味料生產基地。云陽縣市場監管局主動作為、提供前置服務,助推企業通過HACCP、ISO22000和ISO9001體系認證,實現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有效運行。
從“要堅持企業為寶,老總是‘寶中之寶’”到“要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像尊重老師一樣尊重老總。”從“辦事不求人”到“辦事不找人”,營商環境優無止境,如今千方百計為市場主體服務在云陽已蔚然成風。下一步,云陽將持續打造更加豐富的營商環境數字業務場景,營造更加完善的數字生態,推動營商環境數字化治理走深走實。
以改革創新驅動激發創造性張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
春江水暖鴨先知,越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更要改革不停頓,創新不止步,云陽身在此山,深諳其理。
重慶市云陽鹽化有限公司已建成240萬噸的制鹽規模,是長江上游規模最大、綜合效益國內領先的制鹽工業基地;重慶市云陽曲軸有限責任公司加工、檢測手段先進,獨具特色的精壓鍛造技術和模具制造在國內享有聲譽。兩會剛剛閉幕,以這兩家企業為代表的多家企業負責人期待著參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首次設立的縣長質量管理獎,按照要求將對獲獎企業一次性獎勵30萬元,并引導企業爭創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重慶市市長質量管理獎、A級景區等。一旦創建成功,相關企業將獲得最高1000萬元的獎勵。
“這激勵了廣大企業更加重視質量發展和品牌建設,積極追求創新創造,卓越績效。”云陽鹽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唐大林表示。云陽曲軸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步云則表示希望通過縣長質量管理獎的評選,最大化發揮質量標桿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
初春時節,走進位于云陽工業園區人和組團內的杭蕭鋼構產業園,一排排碼放整齊的復合型墻板格外引人注目。
“我們生產的這種復合型墻板,一開始只使用了砂漿,很容易導致接縫處開裂。”誠信杭蕭鋼結構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瑋說,經過科研人員不斷試驗和改進,最終利用抗裂砂漿、鋪設網格布等措施有效解決了開裂弊端。憑借這個小小的突破,該產品得以迅速打開市場,產值較以往提高了四倍以上。
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是對傳統土式建筑的技術改革與升級改造,企業要實現良好發展必須靠核心技術。自落地云陽以來,誠信杭蕭鋼結構公司積極搶抓國家和地方支持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政策機遇,以“科技研發、雙碳經濟”為引領,通過引進人才、革新技術等舉措,不斷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現代化水平。2022年,該公司成功榮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市級綠色工廠”。
上個月,重慶三峽云海藥業成功入選2022年重慶市制造業民營企業100強(第73位),2022年重慶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指數100強(第91位),2022年重慶民營企業研發投入50強(第47位)。
“作為云陽本土企業,三峽云海藥業一直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目前,企業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共建三峽庫區中藥材種子種苗科研基地,聯合中國藥科大學共建中藥健康產品研究開發聯合實驗室,建設三峽大學-重慶三峽云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聯合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共建渝東北檢驗檢測中心,合作研究、自主開發,累計科研項目31項。公司擁有“一種復方補腎中藥組合物的制備”等9項發明專利,以及“中成藥選藥機”等9項實用新型專利。連續十年榮獲重慶市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已經成功創建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農業龍頭企業。曾被評為“中國醫藥工業最具成長力企業” 和“最具創新力企業”。
科技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近年來,云陽縣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加快推動科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以小江青科城為核心,加快完善“兩心一環三基地”創新發展布局,以創建市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為目標,打造云陽創新發展新載體,以萬達開云創新科創走廊為支撐,開展跨區域跨領域跨產業的協同創新和開放合作。同時,強化科技服務與科技賦能,以智能化、綠色化為引領,引導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積極宣傳用好各類創新獎補政策。
“我們對2022年科技創新企業獎補360萬元,實施了智能化改造項目20余個,累計為72家企業發放支持信用價值貸款9630萬元,培育市級科技型企業276家、專精特新企業1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9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縣經濟信息委科技發展科科長聶艮青介紹。
(效果圖)
未來科技創新藍圖如何繪就?到2025年,云陽小江青科城初步建成;市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功創建;“萬開云”科創走廊初具雛形。到2035年,云陽高質量建成小江青科城、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萬開云”科創走廊,“一城一區一廊”協同發展的科技創新承接地全面建成,科技成果集聚轉化節點作用全面凸顯,區域總體科技創新水平走在成渝地區前列。
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面對百舸爭渡、千帆競發的發展態勢。云陽縣委、縣政府提出要勇于與強的比、跟快的賽、向高處攀,敢于甩開追兵、超越強兵、爭當標兵,全力沖在最前、干到最好、堅持到最后,實現量變不斷積累、質變時有發生!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半滴不可棄滯!新時代新征程新云陽,需要全縣133萬干部群眾爭做與時代同頻的“追光者”、對弈平凡的“孤勇者”、改革求變的“破冰者”;無人區里的探索者、小康路上的實干家、幸福路中的逐夢人,確保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在云陽大地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云陽而努力奮斗!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