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通訊員 李小琴 黃舟)10月13日,筆者走進云陽縣昱達農業發展公司黑木耳生產基地,只見一排排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個個菌棒排列整齊,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紛紛探出頭來,密密麻麻,晶瑩剔透,碩肥的黑木耳像一朵朵盛開的黑牡丹,20余名工人們正忙著有序采摘黑木耳。不遠處,還有10余名工人在香菇大棚里喜摘香菇。
“今年,基地黑木耳、香菇都長勢喜人,個個耳大肉厚、黝黑閃亮,目前已進入第一茬采摘高峰。”該公司負責人姚成喜滋滋地介紹。目前,基地發展黑木耳60萬袋約700噸、香菇8萬袋約120噸的規模,喜獲雙豐收,可實現年產值450多萬元,同時還建有10個生產車間,其中7個為就業幫扶車間,帶動幅射周邊100余名群眾實現常年性或季節性務工,人均月工資近3000元。
“我是車間里的‘元老’了,家就住在基地附近,找的是‘凈錢’,同時還能順帶著種點莊稼,照看孫子,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今年55歲的吳碧英是石門社區3組人,已在幫扶車間務工5年時間,談起務工經歷,她臉上寫滿了喜悅。
今年30多歲的姚成,是石門鄉石門社區人,中共黨員,曾打過工,下過力,辦過廠。在石門鄉黨委政府的指導幫助下,姚成依托獨特的地緣資源優勢,2016年成立了云陽縣昱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調整種植結構,規模發展青杠黑木耳、香菇等特色產業,大力興辦幫扶車間,為縣級農業農頭企業,常年就近就地解決農民就業百余人,還帶動輻射本地或周邊村民發展特色種植業致富增收,被評選為2022年云陽縣“十佳農民”。
“幫扶車間是山區群眾打開美好生活的‘金鑰匙’,既解決了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又助推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該鄉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通過幫扶車間這一平臺,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努力增強幫扶車間的工人技能,創新幫扶車間的運作模式,將把木耳、香菇產業融合發展,持續加大菌類產品深加工力度,不斷拓展產品營銷渠道,更好地發揮產業帶動作用,持續促進群眾增收,加快推進石門鄉鄉村振興步伐,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