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面山水感知人文江津
學習強國重慶學習平臺編輯部暨全市區縣融媒體中心赴津采風
千年歷史文脈,書寫了江津深厚的文化底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江津的山河錦繡。6月29日至7月1日,學習強國重慶學習平臺編輯部及全市各區縣融媒體中心負責人、骨干編輯、記者來到江津,以四面山風景區為切入點,以實地采風、召開研討會等形式,開啟為期三天的“江津之旅”,近距離感受“四面山水、人文江津”的獨特魅力。
本次活動,旨在讓各兄弟媒體發現江津之美、發掘江津之愛,用各位敏銳的眼光、獨特的視角把江津的人文風景看在眼里,映在心里,攝入鏡頭,匯入筆底,借各位精準捕捉的畫面揚大江要津之風采、傳大愛津城之文化。
采風的四面山風景區景點包括四面山景區、中山愛情天梯、四面山少林寺、四面山旅游度假區。
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四面山景區
四面山景區地理位置優越,距重慶主城、四川瀘州、貴州遵義均100余公里,處于渝川黔旅游金三角核心地帶,是距離重慶中心城區最近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僅1.5小時即可抵達,距江津城區60余公里。這里不僅是自然景觀獨特的休閑旅游度假地,更是生態環境優美的康養宜居之地。
四面山景區幅員面積213.37平方公里,主要有望鄉臺、土地巖、龍潭湖、洪海、珍珠湖等核心景區,共128個景點,有“奇山”“異水”“紅石”“厚文”四大景觀特色,共同造就一條景區生態、休閑、康養、文化等多元融合發展道路。
四面山景區的四大景觀各有哪些特色?“奇山”奇在四面山是地球北緯28°僅存的面積最大、保護最完好的亞熱帶原始常綠闊葉林帶。四面山海拔高度為560-1709.4米,夏季氣溫在22—25℃,年均溫度13.7℃,森林覆蓋率高達97%,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含量高達29000多個,有中華雙扇蕨、桫欏、紅豆杉、獼猴、中華大鯢、林麝、中華秋沙鴨、彈琴蛙等珍稀動植物近3700種,被聯合國教科文專家譽為地球上難得的“天然物種基因庫”。
“異水”異在四面山海拔800米以上湖泊有9個,形成規模宏大的高山湖泊群,水域面積達5平方公里,80%的水域達到一級水質。其中,擁有以“華夏第一高瀑”望鄉臺瀑布為代表的舉世罕見的高山瀑布群,其中垂直落差在100米以上瀑布有3掛,80米以上瀑布有11掛,50米以上瀑布有37掛,有“千瀑之鄉”的美譽。
“紅石”紅在四面山同時擁有完整的“丹霞赤壁——甕形圍谷——高山瀑布”組合而成的罕見地質遺跡。四面山共有107個地質遺跡景點,成因類型多樣。以土地神巖為代表的丹霞地貌,發育于距今9600-6500萬年間的晚白堊世夾關組地層中,巖石中礦物質氧化后自然形成的土地巖壁畫長376米,高127米,面積近5萬平方米,一副千姿百態的赤色天然圖案懸掛在懸崖峭壁上,栩栩如生,極具世界自然遺產價值,有“亞洲第一神巖”之稱。
“厚文”厚在四面山留下了多彩多樣的人類發展足跡,有距今5000多年的先巴人文化遺跡、灰千巖摩崖壁畫、道教文化遺址、“天下第一奇聯”朝源觀、西南剿匪最后戰場文家寨、西南第一莊園會龍莊等人文景觀,還有以愛情天梯、“天下第一心”為代表的愛情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除了讓人流連忘返的特色景觀,四面山景區及周邊土壤硒元素含量高達57%,有長壽之鄉的美譽,因負氧離子含量高被稱為重慶“主城肺葉”。
宜養、宜游,集山、水、林、石、瀑為一體,聚休閑、康養、度假為一身的四面山景區依托富硒資源,為廣大群眾推出休閑康養游、自然風光游、人文景觀游等旅游精品線路,推出四面山富硒菜、休閑民宿、康養酒店等特色產品。四面山在這里,歡迎每一個遠方來的客人。
“西南第一莊”—— 會龍莊
仕藏雙鳳場,龍隱四面山。坐落在四面山景區的會龍莊有著“西南第一莊”的稱號,是一座完美傳承體現中國傳統建筑風水和空間設計的經典莊園。屬重慶地區保存最完好的仿宮廷式古莊園。
會龍莊,為何人所建?是吳三桂的皇莊?建文帝行宮?和珅官???至今仍為中國建筑和歷史屆待解之玄機。
據了解,會龍莊在解放初期被收歸國有,由鳳場鄉中心小學校、初級中學和糧站使用。1990年公布為江津縣文物保護單位,隨后,地方政府對其進行了零星修繕。2009年公布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江津區委區政府啟動了會龍莊的保護利用工作。
據考證,會龍莊最早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在光緒九年修建了主體建筑,在民國二十九年又修建過一次,跨度達百年之長。莊園坐西朝北,占地2萬余平米,建筑面積5千余平米。由16座院落、18口天井,308道門,899扇窗戶,共有202個屋舍錯落有致的鑲嵌其中。滿園亭臺樓閣曾經全是雕梁畫柱、繪彩描金。
整個莊園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華貴典雅、森嚴威凜。園內通過設置閨房、婚房、私塾、廚房等房間,再現了莊園的日常起居、自給自足、文化活動、集會交流等清晚期時期的繁盛景象。各個展示廳的內容精彩詳實,珍貴生動。
“華夏第一高瀑”—— 望鄉臺瀑布
望鄉臺景區是四面山最具標志性的景點。望鄉臺瀑布高158米,寬48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單級落差最高的一掛瀑布,有“華夏第一高瀑”、“中國最美十大瀑布”美譽。
望鄉臺瀑布周圍環繞丹霞畫壁,其整體形狀酷似心形,瀑布和山體就像一顆巨大無比的“心”,瀑布正好自這顆“心”的正中處奔流直下,也是全球最大的自然形成的類心形丹霞景觀。故也被稱之為“天下第一心”, 這讓人不得不嘆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能。
在“天眼”里看瀑布,眼中有瀑,眼中有心。其寓意是“你在我的眼里,我在你的心中”。同時,望鄉臺瀑布通過采用國際先進的聲光電技術,成為我國首個可供游客夜間觀賞的大型瀑布景觀。
遠觀瀑布,有縮龍成寸化險為夷的驚訝和感慨,群崖亂立山無序、和水長鐫石有聲,跌落后的瀑布化千鈞為柔腸,然而存留心中的依然是那萬馬奔騰的磅礴氣勢。
天然堰塞湖——龍潭湖
龍潭湖湖面海拔900米。寬約100米、長近3000米,面積21.4萬平方米,是最深處22米的天然湖泊。
蕩舟湖上,綿延五里都是植被,湖面猶如晶瑩的寶鏡,鑲嵌在翡翠的世界中,綠樹紅花映在湖中的倒影清晰可見,湖西四座青山如一巨大畫屏屹立湖邊,當地人稱之為畫屏山。
據地方志記載,1926年農歷5月23夜,住在頭道河的山民們突然聽到驚天動地的一聲巨響,頓感地動山搖,站立不穩。數百萬立方米的山石泥土至二臺坪傾瀉而下,填平深谷、壘砌高壩、阻斷河谷。頭道河水在暴風雨中上漲百余米,于是形成了四面山唯一的天然堰塞湖——龍潭湖。
從龍譚湖下船進入臥龍溝,前來的游客可以去和臥龍溝乖巧聰明的獼猴們交交朋友,體驗一下人與自然的和諧。
在這個群落里,有一只成年健壯且戰勝了其他挑戰者的公猴,稱為“猴王”。猴王享盡榮華富貴,它可以獨享所有的母猴,享受最好的美食,一呼百應,其他母猴和五歲以下的公猴都是猴王的妻子和孩子,猴群里的公猴到了五歲就會被趕出猴群,獨立在山中覓食生。每年十月份是猴王爭霸賽的時間,來自四面山和貴州年富力強的公猴,都可以參加爭奪猴王的戰爭,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水下森林” ——大洪海
大洪海是1970年洪海村人響應毛澤東主席興修水利的號召,花了三年零一個月時間,筑壩蓄水,攔截頭道河形成的大洪海水庫。
大洪海全長6850米,寬60-200米不等,最深處大約12米,蓄水310余萬立方米。建成之時,人們為了祈求幸福和安寧,留住祥龍,便將此地取名洪海,即洪海無邊之意。
大洪海以幽靜之美著稱,兩岸樹木蔥蘢,或直或斜,直的似比天高,斜的旁逸水中,因無人工痕跡,深得自然之趣味。
從大洪海蕩舟前行,兩岸青山疊翠,常有麋鹿、野山羊等在湖邊飲水,湖上碧波粼粼,不時有白鷺飄然飛起,悠然自得的鴛鴦伴舟而行。湖平波靜,了無纖塵,如一塊晶瑩的寶鏡,鑲嵌在翡翠的世界中。山上綠樹紅花映在湖中的倒影清晰可辨,在湖底形成別具一格的奇觀,被稱為四面山的“水下森林”。
“中國當代十大經典愛情故事”發生地—— 中山愛情天梯
愛情天梯位于中山鎮常樂村,距中山古鎮18公里。上世紀50年代,古鎮20歲的“小伙子”劉國江,愛上了大他10歲的“俏寡婦”徐朝清。為躲避世俗流言蜚語,他們相約一生在1500米高的深山老林,過著神仙俠侶般的清閑日子。60多年來,為讓妻子安全出行,丈夫在懸崖峭壁上鑿石6000梯,被世人尊稱“愛情天梯”。
夫妻傳奇的愛情經歷評為“中國當代十大經典愛情故事”,莊奴、孟非、“小鄧麗君”瑪麗等知名人士為之感嘆。兩位老人一度成為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神圣浪漫的“愛情天梯”,成為重慶旅游的新地標,“朝圣愛情”之旅讓海內外有情人流連忘返、贊嘆不已。從2007年開始,四面山景區每年都要舉辦盛大的七夕東方愛情節活動,以此紀念這段曠世情緣。
國內第四大少林禪宗寺院——四面山少林寺
四面山少林寺位于中山鎮白鶴村插旗山下,由原雙峰寺擴建而成,是繼嵩山少林、泉州(南方)少林、天津(北方)少林的第四大少林寺,也稱西少林寺。2012年4月16日四面山少林寺奠基動工,2015年9月25日舉行佛像開光大典,并向信眾開放,寺名由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大和尚題寫。
四面山少林寺是國家5A級風景區四面山核心景區之一,總占地25030平方米,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以地理形勝、人文厚重,規模宏大躋身中國西南寺院前列。其正殿為土木結構,硬山石頂并施以弓形翹角風火墻,梁架結構用五柱,前為乳伏搭牽,中用二拱梁,以駝峰為支柱,后用五橫梁四支柱,柱未落地并置于蟾蜍脊背上。寺院內共有方、圓大小石質柱礎30余座,形式各異,雕工精湛。其中山門465平方米、天王殿423平方米、大雄寶殿1500平方米、藏經樓758平方米。
2019年7月9日,四面山少林寺正式成立“重慶市江津區少林寺武僧團”、“重慶市江津區少林寺書畫院”。寺院致力延續少林法脈、傳承少林武學、弘揚佛教文化,整合宗教、旅游、商貿、景觀等資源,發展成為重慶江津一個重要的宗教文化品牌。
為弘揚南少林武術文化,注入當代巴渝寺院新元素,四面山少林寺還常年開辦暑期少林武術傳承班,將“不叫苦,不叫累”的少林武術精神,融入國家全民健身及人才培養戰略。
2015年至2020年,每屆招生300多人,累計畢業1500余人,有100余位畢業生從軍報國和考入深造。寺院傳承的四面山少林武術,多次奪取省市和全國武術表演頭籌。寺院融入鄉土社會,致力慈善公益,救危濟貧,潤物無聲,持之以恒,貫穿佛教慈悲精神。
全市唯一“富硒、富氧”休閑勝地——四面山旅游度假區
緊鄰四面山景區的四屏鎮是建設四面山旅游度假區的主戰場,夏季氣溫25攝氏度左右,比重慶主城低10~15攝氏度,被國家生態專家譽為全球植被豐,水質潔,空氣純的地區之一。特別是經中科院檢測,當地土壤富含硒元素,盛產的富硒物產讓人健康長壽,更成為了全市唯一的“富硒、富氧”休閑勝地。
四面山旅游度假區海拔高度在1200米左右,位于一塊不容多得的高山臺地——筆架山、玄武山、獅子山、鳳凰山四山之間的緩坡開闊地帶。根據現有規劃方案,這個度假區規劃面積為38.13平方公里,建成后,將能容納10萬度假人口,初步形成集養生、養老、休閑、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休閑旅游度假產業集聚區。整個四面山旅游度假區分為生態觀光、生態度假、生態景區三大板塊。
現實版的“詩和遠方”——中建雲山小鎮
中建雲山小鎮位于四面山旅游度假區核心板塊,是由中國建筑旗下成員企業中建地產在重慶江津四面山旅游度假區核心開發的山居度假綜合體項目,項目位于四面山景區東門,是重慶2018年重大旅游招商項目之一。
依托當地濃厚的人文底蘊,中建雲山小鎮結合四面山特有的青山、森林、溪流、瀑布、煙雨、流云等景觀資源,融入城市多元文化、國際理念,從城居到山居,打造離都市不遠,離星空很近的繁簡適度詩意生活。“以山為屏,蘸云為墨”,繪“十里詩畫,四面山居”的夢想生活,構建現實版的“詩和遠方”。
中建雲山小鎮呈一心兩翼U字型布局,由活力中心、山俗體驗、山林休閑三大旅游功能片區組成。活力中心包括豐富的商業休閑配套設施。北翼為山俗體驗區,在這里人們將體驗更多原汁原味的山俗文化;東翼為山林休閑板塊,在這里人們將跟大自然進行最為親密的接觸和暢游。
中建雲山小鎮的標志性建筑—雲山藝術館,是一個集展覽,文化沙龍,餐飲等一體的多元綜合體,為小鎮居民提供高品質的藝術生活。同時結合四面山特有的愛情文化打造的雲山禮堂,可供小鎮居民集會,婚禮,成人禮的交流地,拉近小鎮居民的距離,記錄山居生活的美好。小鎮規劃結合自然,結合政府支持打造自然博物館,在這里可以讓小朋友認知大自然動植物最原生的姿態,讓他們在大自然的真實體驗中感悟成長。藝術的生活,故事的積淀都集中在山腳下的圖書館展現,以書為伴,沉淀一份文化的氣質,感受文化一般的山居生活。
雲山小鎮度假房貼合重慶當地客戶夏季避暑、家庭度假、養生養老的需求。首期產品包含精裝帶地暖的電梯洋房、與中式獨門獨院的枕山院墅.洋房面積從45-75㎡,別墅面積從88-125㎡。戶型囊括一房、兩房、三房,均設有可變空間,滿足客戶多方面的產品需求。小鎮巧妙利用自然地形,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傳承東方建筑文化脈絡,延續川渝建筑透與隱的肌理,平面布局靈活,空間變化有序。空間大、中、小結合,層次豐富,有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室內外空間交融,善于利用室外空間,將建筑空間結合環境自由延伸,融于山,隱于林,每一處建筑都是自然生長的大地藝術。
“重慶第一雙胞胎村”——四屏鎮青堰村
四屏鎮青堰村有著“重慶第一雙胞胎村”之稱,全村共有367戶人,其中44對雙胞胎,最大的已有80歲高齡,最小的僅有3個月,還有兩代均為雙胞胎的家庭,甚至連村里家禽都有連連生下雙黃蛋的情況。據村民介紹,之所以這里雙胞胎比較常見,是因為這里的環境好;也有人說是因為附近的山上有一口泉,凡是常喝那口泉水的夫妻就容易生雙胞胎。
這口泉的泉眼位于深山之中,從山上流下來后村民通過竹筒或水管引到各自家中。當地村民家家戶戶燒水做飯、灌溉田地都靠這些泉水,村民把這些泉水儲存在水缸中,不經過消毒和煮沸就直接飲用,入口味道甘冽、溫度冬暖夏涼,是名副其實的天然礦泉水。根據相關權威機構檢測,該泉水呈弱堿性。
江津區是“長壽之鄉、富硒之地”,青堰村更是盛產富硒農產品。因為硒元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過剩的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就能促進男性的精子活力與精子數量,以及促進女性增加排卵和幫助受精卵的分裂,從而提高人們的生育能力和雙胞胎的出生機率。
目前,該鎮以“雙胞胎文化”為著力點,通過保護修繕雙胞胎泉、雙胞胎石等景點,發展特色農業和觀光農業,豐富青堰村旅游內涵和特色,圍繞“雙”文化做特青堰鄉村旅游,啟動特色民宿、休閑產業、觀光農業項目。隨著文化的挖掘,青堰村形成了“一酒店、一游覽環線、一文化廣場”的模式,游人可沿著青堰村鄉村道路,觀雙子廟、飲雙胞泉水、吃雙生宴、游雙生廣場、住雙生酒店,體驗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多趣之一。通過錯位發展青堰村鄉村旅游,對大四面山旅游景觀進行補充,同時服務于四面山旅游度假區。
(記者 涂良云 徐銳)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