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2800多萬元 產品遠銷國外
“花將軍”冉秀清帶領農戶在菊花里“淘金”
在堰坪鎮高新村,有一位遠近聞名的“花將軍”,她懷揣農業夢想,把菊花栽滿云陽的田地山崗;在她的帶領下,鑫燾菊花走出國門,開出“致富花”。
她是冉秀清,大家親切地叫她“冉菊花”。
轉劣為優 引菊進村開辟新產業
堰坪鎮高新村地勢偏遠、土地貧瘠。過去,村民主要靠傳統的“糧豬型”二元產業維持生計,村里的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婦女和兒童在家守著這片薄土。
冉秀清看到大片土地撂荒,感到惋惜,暗下決心把留守婦女和老人組織起來發展高山特色效益農作物。她的夢想樸實而厚重,那就是帶領全村人走出一條以村莊規劃為龍頭,以壯大集體經濟為保障,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不斷提升服務能力的強村富民之路。但高新村山高坡陡、平地少,怎么干?“沒有土地優勢,那就在項目上動腦筋,闖出一條新路子,把‘劣勢’轉化成‘優勢’!”冉秀清想到高新村山清水秀、空氣好,便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商討,圍繞生態優勢做文章,發展特色產業。
經過一年多的考察論證,冉秀清發現,種植菊花項目的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很適合留守婦女和老人參與。
冉秀清下定決心,決定先在村里發展菊花產業,再輻射到其他鄉鎮。2010年,冉秀清前往江西、浙江等地“取經”,學習菊花種植技術,借鑒外地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回村后,她四處籌措資金流轉土地,引進杭白菊種30萬株,走上創業之路。
創新模式 帶動村民脫貧就業
2011年,冉秀清成立云陽縣鑫燾菊花種植股份合作社。為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冉秀清采用“公司+合作社+種植基地+農戶(貧困戶)產業發展模式,嚴格按照中國良好農業標準流程推行菊花生態環保種植,對農戶提供統一菊花品種、統一回收、統一烘干、統一包裝、統一線上線下銷售、統一品牌打造,產業發展如火如荼。2014年,冉秀清成立了云陽縣晚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聘請高校專業高材生和研究院專家作技術顧問和指導。在政府的鼓勵和扶持下,在基地修建人行便道、蓄水池及生產車間,利用公司和合作社共同帶領農民種植菊花,共同發展。
隨著收益提高,種植菊花的村民越來越多。為提高農戶的合作意識、經營素質與生產水平,合作社長期對農戶開展種植、采摘與加工流程培訓,每年培訓5000多人次。為了免除農戶種植菊花的后顧之憂,冉秀清對農戶種植的菊花按市場保護價格進行回購,年收購農戶鮮花總額1000余萬元。
目前,冉秀清帶動堰坪、龍角、蔈草、泥溪、故陵等鄉鎮3220戶、6850人種植菊花668公頃,把菊花栽滿云陽的田地山崗。在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冉秀清還在選菊花品種上下功夫。她先后引進了金絲皇菊、云皇菊、渝菊、胎菊等品種,滿足不同顧客的口味;在銷售模式上,冉秀清嘗試融入互聯網營銷思維,探索電子商務銷售模式,拓寬菊花的銷售渠道。“目前,我們銷售的方式是線上線下齊上陣,菊花產品供不應求。今年產量有200余噸,產值2800余萬元,明年爭取產量突破400噸。”冉秀清笑瞇瞇地說。
此外,云陽縣晚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扶貧生產車間常年吸納本地留守婦女、老人務工65人,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
2020年,她成功打造成全縣就業扶貧示范車間和致富帶頭人培育基地;2021年,她被評為云陽縣“十佳農民”。
走出國門 菊花開出“致富花”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發展,云陽縣晚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依托龍缸景區,在沿線種植菊花,建成66.7公頃菊花基地示范園、產品展示展銷廳、農家樂,同時研發以菊花為招牌特色菜的“菊花宴”,延長產業鏈、吸引游客,形成了觀光農業和生態農業為一體,實現農旅融合發展。
合作社在冉秀清的帶領下,其菊花產品進行了中國良好農業GAP認證、三品一標認證,并注冊了“晚艷”“三峽云菊”“冉菊花”商標,菊花產品也獲得了重慶市的公用品牌“巴味渝珍”商標使用權。近年來,合作社還參加了中國第四屆海南農博會、河南農產品加工洽談會,以及上海、廣東、江蘇、山東等地的農產品交易會。在渝洽會上,鑫燾菊花合作社以過硬的菊花產品,受到了匈牙利和新加坡客商的青睞,得到了國外茶商的一致好評。
冉秀清常說,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肩上扛著使命和責任。今后,她將利用現代化農業大數據平臺,創造建立建全智能化基地操作管理,擴大規模種植,帶動更多父老鄉親在家門口致富。同時,在保證品牌口碑和質量的情況下,創新菊花產品,進行深加工,制作菊花茶、菊花餅干、菊花露等,讓鑫燾菊花走出國門、香飄四方。
(記者 鄭紅均 實習生 周小渝)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