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7歲的劉發榮是紅獅鎮人,18歲那年背井離鄉到外面闖蕩,憑著艱苦奮斗的沖勁,從最初的農貿市場零工到如今的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她始終心系家鄉發展,返鄉創業發展柑橘產業,為地方農村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她就是云陽縣2021年度“十佳農民”、云陽縣厚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發榮。
返鄉創業,助力家鄉發展
見到劉發榮時,她和丈夫正帶著村民們在新建的柑橘園里勞作。她手拿鋤頭把柑橘樹苗周圍的雜草鏟去。而這樣的勞動場景,在劉發榮眼里,數十年如一日。
劉發榮的丈夫鄒厚明是紅獅鎮向陽村黨支部書記。早在2013年,他就率先在向陽村流轉了20余公頃土地發展柑橘種植,全部采用水肥一體化智能設備施肥、打藥,減輕了人工、肥料成本。2019年,夫妻倆看到向陽村6、7組還有許多荒山荒坡,決定流轉村民16.7公頃土地,給當地的村民增加了流轉費,還帶動20余戶村民、村集體經濟增收。
向陽村村民姜子龍告訴記者,原先村里每戶都有幾畝柑橘地,但土地是一些“插花地”不宜耕作,留在家的老人不會管護,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經大家商議后,他們決定把土地流轉給劉發榮夫婦,不僅實現了在家門前務工,一年下來還可以掙幾千元。
不言放棄,下苦功破難題
談起創業經歷,劉發榮感觸頗深。18歲那年,她背上行囊,遠離家鄉,到沿海地區的農貿市場打零工,做水果銷售工作。每天她起早貪黑地工作,硬是憑著年輕人的一股沖勁,摸清了水果銷售門路。2013年,她得知丈夫的柑橘園缺乏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她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辭去工作,回村幫助丈夫創業,成立了云陽縣厚發農業有限公司。
“他們說男人可以頂半邊天,我們女人通過各方面的學習提升自己,也一樣可以頂半邊天。”回到家鄉的劉發榮,一開始就遇到了柑橘種植技術上的難題。于是,她到重慶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參加果樹產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期間,她獲得了青年農場主等相關證書。
柑橘樹掛果的第一年,樹上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可銷售卻又成了大問題。劉發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決定采用互聯網營銷模式銷售柑橘,讓向陽村的好柑橘賣出好價錢。
劉發榮通過線上微信微商、重慶消費扶貧平臺,線下通過親戚朋友以及老顧客的途徑進行銷售。同時,她還不斷提高柑橘品質,打造品牌。經過她的不懈努力,向陽村通過快遞發貨的方式年銷售柑橘10萬件以上。
不忘初衷,帶領村民致富
土地流轉收入、果園務工收入讓脫貧致富充滿希望、漸變現實。農村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富余勞動力得到轉移,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推進,“三農”發展蒸蒸日上,昔日的“撂荒坡”已然變成了如今的“聚寶盆”。
“我常年在柑橘園打藥、施肥、除草,一年下來有六七千元收入,以前在外打工又忙又累還沒辦法兼顧家庭,現在在家門前就可以解決就業問題。”向陽村村民程志民說。
柑橘園里,一個個柑橘掛滿枝頭。看著長勢良好的柑橘又將迎來豐收,劉發榮對選擇返鄉創業無怨無悔,對未來發展滿懷信心。劉發榮說,今后她要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種出高品質、高質量的柑橘,帶動更多的向陽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者 譚啟云 實習生 汪婷婷)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