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重慶市云陽縣環湖綠道全面建成開放,“干凈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業宜居宜樂宜游、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之路更進一步。環湖綠道的開放不僅提升了云陽城市的“顏值”與“氣質”,也治理了長江沿岸線的裸露“疤痕”,為江岸鋪上一層綠衣,更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據了解,曾經云陽縣城兩江四岸地災隱患突出、水土流失嚴重,如同美麗家園的一道道“傷疤”。2014年,縣委、縣政府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策劃實施縣城庫岸帶環境綜合治理,將生態治理與生態修復結合起來,兼顧城市旅游和運動休閑等功能需要,圍繞建設“騎走跑坐可享、山水花石可賞、文史科藝可品”,云陽人“一天的公園、一年的公園、一生的公園”的目標,打造環縣城兩江四岸33公里“綠道”,在3636平方公里的縣域全境,建設全域山地公園城市,打造公園城市標桿地。
云陽城市IP形象興云兔。智匯八方記者羅嘉 攝
“七年磨一劍”的云陽環湖綠道全面建成,串起八大主題公園。這些公園,有的因江岸治理而生,有的因文脈傳承而建,有的因市民所需配置,這些公園就像珍珠,通過綠道串在一起,共筑梯城云陽最美的風景線。因此,環湖綠道也是文化綠道、生態綠道、民生綠道。
1999年,因三峽工程,云陽縣城溯江遷建,成為庫區遠距離全遷的縣城之一。伴隨大移民,必定伴隨大建設。如何寫好生態綠地,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大建設的前幾年,濱江地帶遺留了不少問題:城區原有規劃保留的沖溝廊道,被不同程度占用和破壞;濱江沿線土地破壞嚴重,亂堆亂放、亂取亂倒等等。2014年,針對濱江帶遺留問題、沿線庫岸消落區無整體規劃、缺乏親水步道以及親水平臺等痛點,云陽縣委縣政府亮出實招——實施縣城沿江庫岸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簡稱環湖綠道)。
給生態做加法,首先要加的就是庫岸安全治理。云陽組織專家團隊,深入長江兩岸研究,見到生命力強的植物,便挖回試種。功夫不負有心人。試種成功的植物,被移植到消落帶,不僅穩固了水土,亦有效改善了這里的景觀。
活動現場。智匯八方記者羅嘉 攝
如今,生態修復,白鷺歸來。藍天碧波中,成群白鷺齊飛,蹁躚起舞,如詩如畫的風景,吸引市民游客前往白鷺公園。這座公園也是環湖綠道打造的景觀之一,主體位于陳家溪半島,這里原本荒廢已久,雜草叢生,緊鄰城市卻人跡罕至,唯有200多只白鷺棲息于此。 “為了保護白鷺棲息地,我們打造了開放式公園,定期撒魚苗,新建觀鷺臺、悅湖灣棧道、夏季廣場等活動平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云陽縣環湖綠道建設指揮部副主任何丹說。
活動現場。智匯八方記者羅嘉 攝
9月28日是個云陽人民重要的日子,環湖綠道將全線貫通,并接受市民和游客的檢驗。七年間,從江岸“傷疤”到城市名片,環湖綠道的建設過程,也是云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見證。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環湖綠道的生態建設實踐更加堅定了云陽綠色發展的前進道路,“十四五”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提出要加快建成綠色發展示范地。闊步新時代,云陽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加快建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范地”,以矢志創新的實干擔當,扛起上游責任,擔起上游使命,做好生態加減乘法,擦亮環湖綠道這一城市名片,“一道兩江”呈現出“七彩生活”。
記者 羅嘉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