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東在云陽工業園區附近賣早餐。記者 左黎韻 攝/視覺重慶
8月11日,云陽縣脫貧戶李遠東收到一條好消息:到渝北區創業,當地政府最高可提供30萬元無息創業貸款!就在一個月前,他參加了渝北區舉辦的面工技能培訓。
“技術有了,資金問題也解決了,我就能在主城開面坊啦!”李遠東興奮不已。
云陽縣地處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在“一區兩群”區縣對口協同發展中,渝北區結對幫扶云陽縣。近年來,渝北區不斷加強兩地人才交流培訓和跨區域產業合作,讓云陽縣上千名脫貧戶手中有技術、干活有門路,李遠東就是其中之一。
找到創業新路
技術成了一道難關
李遠東今年47歲,前幾年靠著在云陽縣城一家電子裝配企業務工成功脫了貧。雖然有了穩定的工資收入,但他還是有些苦惱。
“因為沒有技術,我在廠里只能干點簡單的活。”李遠東坦言,年齡再大點,想進廠就更難了,“所以我一直想學點技術。”
去年,李遠東辭掉工廠的工作,跟人學習了面點制作,然后每天騎著三輪車在云陽工業園區附近賣早餐。園區早班工人6點上班,為了保證早餐準時供應,他每天凌晨2點過就得起床準備。
肉餅烹飪技術簡單,他一天能賣60個,再加上豆漿、飲料等,平均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這點錢僅能維持家里的基本開銷。”李遠東說,一個偶然的機會,自己萌發了開面坊的想法。
面條加工是云陽的特色產業。據統計,全縣從事面條加工的經營者有近20萬人,遍布全國200多個城市,其中重慶主城一半以上的小面館都是云陽供應的鮮面條。
李遠東有個親戚就在云陽縣城開了一家面坊,“一斤面粉能出兩斤面條,即使按一個月賣5000斤計算,月收入也在1.5萬元左右。”親戚掰著手指給他算賬,可觀的利潤讓他心動了。
但是,對李遠東而言,制作面條是個新活路,技術成了橫在他面前的第一道坎。
開展技能培訓
讓脫貧戶能一技傍身
李遠東有兩個小孩正在讀書,家庭并不寬裕。他想參加面工培訓,上千元的培訓費讓他有些吃不消。他在網上搜索視頻嘗試自學,可一連做了幾次都不滿意。
正當一籌莫展時,李遠東從村委會得知,渝北區將針對云陽當地缺技術的貧困戶舉辦一期面工培訓班,不收培訓費,免費提供食宿,培訓地點就在云陽工業園區附近一所學校。李遠東立刻報了名,上個月順利進入培訓班學習。
稱量、加水、和面、壓皮……培訓班聘請的專業老師從每一個制作環節開始,手把手地教。在20天的培訓時間里,李遠東很快便熟練掌握了面條制做的各道工序。
渝北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面條加工是云陽的特色產業,當地想參加培訓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根據年齡、家庭狀況等進行篩查,最終確定了100余人參加培訓,師資費用等均由渝北區承擔。
據了解,自2019年以來,渝北區已累計投入160余萬元,針對云陽縣貧困人口開展了技能培訓,涉及家政服務、電子配套、特色產業等,讓上千名脫貧戶一技傍身。
開通專項服務
提供創業免息貸款
技術有了,可面坊怎么開?開在哪里?李遠東又頭疼不已。
李遠東的大兒子想留在主城發展,父子倆一合計,“到主城去開面坊!”但是,李遠東一年來不了幾回主城,哪條街熱鬧、哪里租金便宜、哪里交通方便,他全都摸不著頭腦。
本月初,云陽縣就業和人才中心將李遠東的困難反饋給協同對口的渝北區就業和人才中心。很快,渝北方面給出回復,建議他把面坊開在渝北回興一帶,這里外來人口多,小面館鮮面需求量大,而且擁有軌道交通等配套設施,門面租金和主城其他區域相比也算便宜。
上周,李遠東和大兒子前往回興考察,又從中發現不少商機。“現在主城市場的面條五花八門,我在培訓課里學會的南瓜面、紫薯面、菠菜面等特色面肯定受歡迎。”李遠東高興地說。
“在對脫貧戶開展技能培訓的同時,我們還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就業、創業,讓脫貧戶能夠真正將技能學以致用。”渝北區就業和人才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像李遠東這樣有創業意向的脫貧戶,該區還為其開通了專項服務,可提供創業指導、免息貸款、“一站式”手續辦理等。
據了解,渝北區與云陽縣在電子配件、汽摩、智能制造等產業鏈條上實現跨區域聯動,先后向云陽主要鎮街投放了10臺智慧就業終端機,實時發布渝北區各大企業招工信息,讓脫貧戶在完成技能培訓后,能在第一時間找尋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