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2日6時訊(記者 李成 冉長軍)走進云陽縣云安鎮白水社區,農家院落干凈整潔,房前屋后綠樹掩映,寬敞平坦的道路蜿蜒曲折,梨園里碩大的豐水梨掛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置身其中,青山環抱、瓜果飄香,整個村莊安靜而祥和,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白水社區土地坳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來源于云安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行動。7月6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走進白水社區,聽老百姓們講述家鄉的變化。
老蔡家的豐水梨豐收了
“快嘗哈我剛摘回來的梨,非常甜。”滿滿一背簍的豐水梨把蔡政累得滿頭大汗。看到家里來了客人,他立即放下背簍,進門打招呼。
老蔡個頭不高,能說會道。與人談起今年早熟梨的收成,臉上笑容滿滿。
今年57歲的蔡政是一位擁有4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他當過兵,在外打過零工,在村里是左鄰右舍公認的生意人。
“一般般,都是為了生計。”當有人夸贊他的生意經時,他總是習慣性的回復“一般般”,“一般般”也成了老蔡多年的口頭禪。
7年前,老蔡從外地回到老家才發展水果產業,家里30畝田地全都用來栽植了梨樹、桃樹、李樹,“三種水果,一年下來的收入還比較可觀,一家人生活過的還不錯。”
從6月20日起,老蔡家的水果陸續上市了,半個月的時間僅李子和桃子就賣了2萬多元。看著梨園大片的豐水梨,老蔡的幸福都寫在了臉上。“現在國家政策好,一定要努力,再過幾年老了動不了想努力都來不及了。”老蔡笑著說。
“我們的梨肉細,水分足,甜度高,非常解渴。”白水社區支部書記葉云說,這幾年云安鎮白水社區的梨已經在重慶已頗有名氣,全社區共有3000畝梨園,覆蓋230余戶。“17年前就開始栽植梨樹,前幾年又擴大規模,梨子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吸引了周邊區縣的市民自發來到梨園自行采摘,這幾年社區的老百姓都嘗到了梨的甜頭。”葉云說。
葉云說,白水社區的梨分為早熟梨和晚熟梨。前者的豐收季在6至7月,后者的豐收季在7月末至9月,均價約3至5元/斤。其中,早熟梨(豐水梨)深受顧客喜愛,為當地果農增加了一條實實在在的致富路。老蔡和其他果農一樣,每天凌晨2點出發前往周邊區縣售賣自家的豐水梨, “我主要是往巫溪方向走,經常一車1千斤的梨,早上8點就賣空了,高峰期都不夠賣,今年要賣到9月份了,收入應該在14萬左右。”老蔡說。
土地坳720萬斤致富果陸續上市
白水社區的梨品質好名氣高,還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著非常大的關系,“我們土嶺坳光照充足,土地大多以沙地為主,歷來就是種植水果的絕佳地,所以梨的品質一直能夠得到保證。”葉云說。
“熟梨的口感清爽脆嫩,皮薄多汁、果肉細膩而且含糖量高,口感非常好。我今天一下子采摘了20多斤梨,拿回去讓家人都嘗嘗。”正在梨園采摘的游客劉先生說。
看到游客開心,老百姓也十分高興:“我們家栽了1000多棵梨樹,預計今年梨子收入能有7萬元。”果農解勇說。
依托獨特的地理優勢,近年來白水社區大力發展豐水梨產業,成立了萬農果樹專業種植合作社,采用“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當地政府還為果農提供免費技術指導,以保障梨子的產量。“今年的氣候條件好,產量較去年有大幅度的增加,畝產量約2400斤,預計總產量可達720萬斤。”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向蓉介紹說。
白水社區的果農們除了自己外出銷售外,同時還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早熟梨一進入采摘期,就有不少外地顧客通過線上下單,現在每天都有訂單。” 老蔡說,一收到訂單,他們就會立即將梨子包裝好,用固定的快遞公司發貨,保證顧客們能第一時間品嘗到我們新鮮美味的豐水梨。
有鹽有味”這里將成“十里生態畫廊”
老蔡的家是一棟兩層高的小洋樓,雖說只有兩層,但老蔡和妻子把房子的空間算是用到了極致,每間房都收拾得非常干凈,連家門口的院壩都被老蔡收拾得的別有一番味道。“游客多還可以提供餐飲住宿,每年春季每天都有上百人來家里吃飯。”老蔡說。
老蔡說,以往村子里到處臟亂差,游客來了坐不了多久就離開了,“到處是垃圾,路也是泥巴路,柴火也是隨處亂放,游客肯定留不住。”作為一名黨員,去年他第一個站出來把房前屋后打掃干凈,給游客一個好印象。“剛好社區和鎮上也提倡全民參與人居環境治理,作為黨員肯定要帶頭動起來。房前屋后干凈了,游客才會來,游客多了我們的收入才會多。”老蔡說。
蔡家雜貨鋪、裁縫店、明氏煙館……老蔡房子兩旁是幾棟富有年代感的土坯房,還原了當年運鹽古道尚存時的店鋪名。
葉云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這些土坯房是村里的老古董了,店鋪名一直都存在。從今年開始社區通過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對老房子進行了二次翻新,同時還對鹽運道上一些老物件進行了陳列,并且還對有歷史的房子張貼簡介讓游客熟知。
“白水社區環境變化只是云安鎮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云安鎮黨委書記胡吉全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今年以來,云安鎮統籌推進各村社建立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因村而異抓自然布局,不搞大拆大建。
“比如鹽道居民點就把‘鹽文化’融入風貌設計,陳列古鎮歷史照片、風俗習慣、民間故事等,目前全鎮已有20余處。同時,我們還將云安鎮歷史文化名人辛寅遜‘天下第一聯’的對聯文化傳承到家家戶戶,保留了本地喜用的竹篾圍墻、樹樁板凳等特色,強調人與自然和諧,最大限度保留歷史痕跡,展現悠久鹽文化,提升群眾素養。” 胡吉全說。
胡吉全說,下一步,云安鎮將逐村定位、逐村規劃,把銅鼓—毛壩—白水—云安古鎮打造成集產業展示、鄉村旅游為一體的“十里生態畫廊”,形成“有鹽有味”的特色精品鄉村旅游路線。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