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湯溪河,千年古云安。3月10日,記者走進云安,順著云安移民古鎮的石梯下行,俯瞰湯溪河岸,古鎮老街尚存少許,多數人家已經搬遷,沒有拆去的石梯路彎彎曲曲伸到湯溪河邊,仿佛把祖人踩踏的腳步在向溪水述說。
在云安古鎮,高高屹立的文峰塔,似乎在向過路行人講述古鎮的滄桑和變遷。據介紹,文峰塔由清咸豐年間鹽場大使陳廷安籌資創建,距今已有169年,塔身坐東南朝西北,屬六邊形磚木結構,通高9層25米,每層六面均為精美浮雕。文峰塔底座為石,塔身為磚,塔內用木料修建旋梯,直到塔頂。塔頂為攢尖式,塔頂六面飾以銅鏡(俗稱照妖鏡),為風水塔。相傳塔頂藏有珠寶、舍利等物,“文革”中被破壞,塔層減至7層。據相關記載分析,文峰塔是一座風水塔,一般用于鎮山、鎮水、點綴河山等,也是一種佛教建筑,用于祈福、保境安民、逢兇化吉,這座古塔對研究渝東地區古塔建筑藝術形制以及民俗有較高價值。2019年1月啟動至當年9月,云安文峰塔修繕經歷大半年時間完成塔體修繕;2020年6月,這座古建筑保護修繕工程榮獲2020年重慶市文物保護優質工程。
在云安古鎮除了文峰塔,還有滴翠寺、千年道觀玄天宮、白兔井、郭家大院,及北宋著名哲學家邵雍設壇講《周易》的演易臺等二十余處古跡遺址。除此之外,還遺存有1000余米的古馱鹽道。
云安古鎮也是“千年鹽都”。據介紹,云安古名湯溪,從公元前206年發現白兔井開始,云安就有鑿井及鹵制鹽的歷史。公元785年,唐朝在云安設云安鹽監,云安因此得名,云安古鎮也因鹽而建、因鹽而生,是名副其實的“千年鹽都”。今天的云安鎮,由原來的云安古鎮(移民遷建后剩下部分)、毛壩鄉、新建鄉合并而成。
展望未來,云安將以修復云安古鎮保護為主,創建市級歷史文化名鎮稱號和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兩張名片,繼續完善旅游接待配套功能,爭取將云安古鎮納入國家三峽庫區“大遺址生態文化保護區”保護范疇。除此之外,繼續挖掘傳承云安古鎮歷史文化,圍繞全鎮六大農業產業園,持續打造銅鼓-毛壩-白水-古鎮云安“十里精品水果鄉村旅游帶”,整合建設云安羊雜美食一條街,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 鄭紅均 瞿利文)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