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鎮太地村鄉村新貌 攝/王瓊 |
“我們脫貧了”——雙龍鎮六合村頒發脫貧榮譽證書 |
雙土鎮村民稻谷豐收笑顏開 攝/凌育清 |
市民在盤龍街道活龍村國際滑翔傘基地感受休閑生活 攝/劉曉東 |
“云陽紅橙”喜獲豐收 |
江口鎮美麗鄉村入畫來 |
春意漸濃,鄉村田野菜花香;丘陵上下,山環水繞備耕忙……時下,放眼云陽鄉村,一幅山清水秀、欣欣向榮的田園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2021年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的第5年。匆匆而逝的歲月里,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云陽鄉村的發展交織著夢想與歡笑,也交織著活力與希望。
近年來,云陽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凝心聚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并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農業農村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業更強
強起發展的體魄
云陽堅持從農業大縣邁向農業強縣,全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全縣農業生產捷報頻傳,豐收的喜訊不絕于耳——
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以柑橘為主的水果,以菊花、天麻為主的中藥材,以花椒為主的調味品,以生豬、牛羊為主的生態養殖,以綠色有機為主的優質糧油5個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實現穩步增長,發展總面積達到70萬畝,農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
農業發展增添三產融合的新意,被改革持續賦能。一大批就近就地初加工與城鎮精深加工逐漸發展壯大,休閑觀光農業及鄉村旅游業亮點紛呈,“天生云陽”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在全市、全國全面叫響,農村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取得有效進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基本完成……如今,這里的農業蓬勃發展,產業現代化、觀念現代化、路徑現代化,傳統農業正在加速向現代農業轉型。
農村更美
美出宜居的詩意
云陽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牢牢守住生態保護紅線,以“五沿區域”和“六邊五面”為重點,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發生可喜蛻變——
美麗鄉村各美其美,全縣累計建成大美鄉村市級示范片2個,打造美麗宜居村莊30個,創建美麗(整潔)庭院4500個,完成村莊公共場所綠化722畝,創建綠色示范村55個,實施庫岸環境綜合治理20.32公里,河湖面貌持續改善,水清、岸綠、河暢、景美初顯。
鄉村環境短板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思想觀念轉變下逐漸補齊,通過新建農村戶廁,鞏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設鄉鎮污水管網,推動鄉村交通、水利、用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城鄉融合形成新格局……如今,這里的環境大為改觀,到處呈現宜人景象,農村美得有底氣、美得有內涵、美得有活力。
農民更富
鼓起振興的底氣
云陽堅持讓“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足”同步推進,統籌推進鄉村振興與全面脫貧,既富了口袋,更富了腦袋——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從多措并舉到一體化推進,全縣農民收入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375元。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該縣實施以深化脫貧攻堅為重點的農村民生保障和改善行動,圓滿完成減貧任務,14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現行標準下13.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縣高質量脫貧摘帽,高質量通過國家脫貧攻堅大普查,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農民富,也“富”了鄉村振興的精氣神,通過廣泛選樹先進典型,精心舉辦黨員先進事跡、脫貧摘帽先進事跡等巡回報告會,加強鎮(街)、村(社)兩級文化服務中心、“三館一站”、村農家書屋等文化陣地建設,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深化移風易俗專項整治……如今,這里的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新時代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漸次花開。
從農業生產實現由量到質的提升,到農村發展實現由城鄉分割向城鄉融合的邁進,再到農民生活實現由追求溫飽到全面小康的轉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鄉村振興賦予農村的諸多愿景,如今在云陽正一步步變成美好的現實。
趙童 劉玉珮 龍搏 圖片除署名外由云陽縣委宣傳部提供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