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muegw"><tbody id="muegw"></tbody></abbr>
<table id="muegw"></table>
<table id="muegw"></table>
  • <table id="muegw"></table>
    <table id="muegw"></table>
  • <rt id="muegw"><delect id="muegw"></delect></rt>
    <li id="muegw"></li>

    [人大代表風采]梁兵:探索農旅融合 助推鄉村振興

    來源:云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李旭忠 陳學容 作者:記者 陳愛玲 發布時間:2021-01-22 15:31:40

    溪水岸邊的灌溉水車、籬笆墻上的粽葉蓑衣、田間地頭的牧童耕牛、千年歷史的石磨碾盤……在泥溪鎮石缸村三峽農耕園內,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來感受這承載著滿滿鄉愁的農耕文化。在這里,游客們可親手制作一方豆腐,親手體驗一回木工,親手擔當一次篾匠,采摘、捉魚、游玩……在這里,游客們還可感受到農趣的快樂。

    如此有趣又充滿情懷的地方則是農耕園負責人梁兵多年來的夢想。他說:“我想要留住鄉愁,為貧困的家鄉找到一個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帶動家鄉老百姓共同致富。”

    梁兵是云陽縣人大代表。早年在外創業安家的他,2014年返回家鄉發展農旅融合項目,創建三峽農耕園,帶領鄉親們脫貧就業,吃上“旅游飯”。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上百戶農戶享受到鄉村旅游發展紅利,農產品銷售額每年達30萬元以上,農戶年增收共計超100萬元。

    為了故鄉情懷 放下生意回鄉創業

    “故鄉是我的根!我就想為家鄉做點事!”今年48歲的梁兵,是土生土長的泥溪鎮石缸村人。在梁兵的記憶中,小時候,村里條件差,吃水都得大老遠地挑水吃,村里也全是泥巴路,鄉親們的農產品根本賣不出去。

    “小時候,就拼命讀書,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走出大山,改變貧窮。”梁兵說,1998年開始,他一直都在萬州打拼,闖出了一番事業,日子越過越好。2014年,梁兵與家里的幾個弟兄商量回老家修路,他們投資了30萬元修了2公里多的村組公路。路修好后,梁兵卻發現,自己的家鄉看上去依然非常落后。

    “那個時候我就想,如何找個法子徹底改變家鄉的面貌。正好當時政府鼓勵大家發展鄉村旅游,我覺得這是個機會。”梁兵回憶道。

    于是,梁兵決定返鄉創業,發展農旅融合的鄉村旅游項目。可這條路并不容易。

    泥溪鎮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基礎設施條件薄弱,距離縣城有45公里的山路。

    他的決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家人們認為,早已事業有成的他大可不必如此折騰。

    “但我打定主意了就不會放棄。”梁兵選擇把生意交給家里人打理,自己義無反顧回鄉創業。

    梁兵請了專門的規劃機構做了一份在泥溪鎮發展鄉村旅游的可研性報告,決定打造以巴渝農耕文化體驗為特色,以農業觀光和農事體驗為一體的三峽農耕園。

    規劃思路很清晰,但招商情況并不理想。剛開始,梁兵想和別人一起搞,但大多數人認為泥溪鎮的位置太偏,基礎設施薄弱,搞鄉村旅游風險大,不愿來。

    “別人不愿意帶頭,我自己帶頭干!”最后,梁兵決定自己出錢創建三峽農耕園。幾年來,他前后累計投入了4000多萬元,用于打造建設農耕園項目,發展鄉村旅游業。

    2017年,三峽農耕園如愿建成,開門迎客,當年累計吸引游客7萬多人次,景區收入達200多萬元。該項目更是帶動當地183戶農戶,其中包括37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當選人大代表 為百姓謀更大福利

    同年,梁兵當選為云陽縣人大代表。他說:“這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責任。這樣我就有了為鄉親們謀取更多福利的機會,我會格外珍惜。”

    2017年,在梁兵和其他代表的聯合建議下,龍耀公路改造擴建完工,泥溪鎮出鎮時間由原來的半個小時縮短至10分鐘以內。

    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三峽農耕園的生意也越來越好,2018年游客人數增加到了9萬多人次,鄉親們的收入也不斷增加。

    在農耕園中從事保安工作的張長生曾經是貧困戶。由于肩胛骨受傷,妻子患病,兩人都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家里還有兩個孩子讀書,家庭負擔重。梁兵得知情況后,讓他到農耕園務工,每個月保底工資收入有2200元,大大緩解了家里的經濟負擔。

    “家里有企業了,我們務工也方便,還能照顧家庭,真好。”張長生說,如今,他的孩子都已大學畢業,家里情況越來越好。他真心喜歡這份工作,會繼續認真負責地守護好農耕園。

    而曾經的貧困戶楊克群也是因為農耕園的創建而受益。如今,她在園內當服務員,每個月保底工資收入有2600元。

    不僅如此,梁兵還在農耕園里種植了冬棗400畝、脆桃園716畝,為百姓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帶動當地百姓進一步增收。

    “無論是從流轉土地中獲得收益,還是在農耕園里務工,從事果林管護、賓館服務、建筑等季節性工作,貧困戶一年最少都有5000多元的收入,干得好的一年有好幾萬元。”梁兵說。

    此外,農耕園采購的瓜果蔬菜、土雞、鴨、魚、兔等食材都是先向周邊農戶購買。一到旅游旺季,當地農戶的農特產品、土特產等也總是被游客搶購一空,農產品銷售額每年達30萬元以上。

    深挖農耕文化  促進農旅融合發展

    然而就在農耕園生意越來越好的時候,梁兵又出人意料地“喊停”了。2019年開始,農耕園閉門謝客,開始了長達一年多時間的提檔升級。

    “要做出特色,才能留住人。在我心中,農耕園是一個青少年體驗傳承勞動技藝的教育基地、中老年人通過農事活動找回鄉愁記憶的尋夢之地,必須要做出這樣的特色。”梁兵說,為了做好升級改造,他又先后走訪了全國二三十個鄉村旅游項目,學習別人的經驗,深挖農耕文化,請來老藝人,展示傳承藤編、榨油、磨面等老手藝。

    升級改造后,農耕園由“鄉村大世界、童年記憶、山泉泳池、瓜果長廊、農家菜園、稻田戲魚、柳岸涼亭、農諺集萃、作坊印象、農耕博物館”等十大主題園區組成,與改造前相比,園內增添了不少可以深度體驗傳統農事活動的工坊。2020年8月,經過提檔升級的三峽農耕園農耕園啟動試運營,當月營業額收入達到20萬元。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農耕園還和萬州、云陽等地部分學校達成協議,打造農耕研學基地,讓學生在體驗中了解農耕文化,記住鄉愁。

    曾經被村民撂荒的土地,如今已是良田美舍,滿眼風景。目前,升級改造后的農耕園已通過國家3A級鄉村旅游景區驗收,一年預計可以接待游客20萬人次,為當地群眾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作為人大代表,就是要為鄉親們謀福利,為鄉親們著想,帶頭改變家鄉面貌,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梁兵說。(記者 陳愛玲)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 2008- yunyangw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云陽縣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 渝ICP備15011569號-2
    網絡舉報APP下載 | 電話舉報號碼:12377 | 國家郵箱舉報地址:jubao@china.org.cn | 渝公安網備50023502000148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阜市| 黄龙县| 铜川市| 竹溪县| 隆尧县| 马山县| 沙坪坝区| 碌曲县| 津南区| 襄垣县| 太原市| 许昌市| 东安县| 安平县| 灵台县| 师宗县| 奉新县| 达州市| 齐河县| 玉树县| 广丰县| 赤壁市| 湘潭县| 湖口县| 辽阳市| 荥阳市| 启东市| 通化市| 贵阳市| 双牌县| 新郑市| 杭锦旗| 祁门县| 尼勒克县| 许昌县| 怀远县| 卓尼县| 临海市| 莆田市| 沂源县|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