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縣誠信杭蕭鋼構項目施工現場 攝/朱學徽
云陽縣北部新區
重慶市寧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天生云陽·綠色建造2020建筑產業現代化高峰論壇現場 攝/趙曉龍
云陽縣城全景
2020年8月13日,云陽縣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要求全縣上下堅持把工業經濟擺在經濟工作首位,舉全縣之力把工業經濟做大做強做優,推動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8月14日,云陽召開“千億工業”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要求搶抓政策機遇和時間窗口,堅持“工業立縣、工業興縣、工業強縣”戰略,堅定千億工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緊接著,《云陽縣支持千億工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出臺。
2020年8月20日,重慶洋俊實業有限公司在該縣工業園區人和組團拉開項目建設大幕;9月14日,“云陽有為·未來已來”數字經濟時代廣告新材料創新應用高峰論壇召開;12月,云陽縣新型綠色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重慶沛凝鞋業有限公司、重慶市銀浩永利玩具有限公司等一批項目開工或投產。
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從定下新目標到見到新氣象,云陽舉全縣之力邁向“千億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全員主動參與,招商引資見實效
共話綠色建筑新機遇,共謀綠色產業新發展。2020年12月23日,以“天生云陽·綠色建造”為主題的建筑產業現代化高峰論壇在云陽舉行,來自國內建筑行業的10位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進行了交流分享,提出通過科技創新構建智能建造產業體系。
“推廣綠色建筑既是云陽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載體,也是云陽建設公園城市標桿地的必由之路。云陽綠色建筑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且具有良好條件。”云陽縣委書記張學鋒在論壇中表示,云陽立志建成三峽城市核心區重要支撐,到2025年將建成“雙50”中等城市,邁向“雙100”大城市,快速的城鎮化進程將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機遇。希望更多企業進入云陽、加盟云陽、助力云陽。
以會招商,帶頭招商,劃片駐點招商,精準招商,全員招商。自錨定“千億工業”目標以來,云陽充分結合資源和市場,緊盯產業定位、發展要求,聚焦重點產業,創新方式方法,以招商引資打開“千億工業”高質量發展閥門。
創新多元化招商模式,促進招商提質增效。該縣堅持高位推動,縣主要領導對重要客商親自接洽、親自談判,重大項目親自調度,有效推進了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堅持干部帶動,全縣各部門、各鄉鎮把工業招商工作當主業來抓,全縣各級干部主動“走出去”、積極“引進來”、推動“落下來”。截至12月底,全年累計簽約工業項目123個,協議資金154.9億元。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項目則需精準的招商引資,歸根結底就是要聚焦聚力、高質量、精準化地招好項目。聚焦重點產業,該縣緊緊圍繞“綠色消費品、裝備制造、能源電子”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瞄準產業鏈上下游,瞄準在外成功人士較為集中區域,瞄準對口支援、東西部扶貧協作、市縣活動等資源平臺,全力開展招商引資,目前已儲備566個項目并實行動態管理;突出招大引強,緊盯國際國內500強、行業領軍企業等重點目標,強化項目投入產出比,爭取形成引來一個、帶來一批、輻射一片的“磁場效應”。同時,“抓大”也“不放小”,各鄉鎮(街道)支持樓宇工業、小微企業等利用當地產品、人力等資源優勢,進一步做大規模,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發展新格局。
2020年,全縣圍繞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共招引107個項目,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3個,協議總投資近51.9億元。
做好服務保障,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將時間的指針撥回2020年10月,落戶云陽10周年的金田塑業有限公司多了2名“新員工”,他們是來自該縣縣委辦公室的駐企服務員吳蘭軍和牟聯培。
“當時金田塑業正準備上市,其資料審批需多個行業部門辦理,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們一方面幫助企業備齊所需材料,一方面全過程跟辦代辦,其中部分材料還是全縣首次出具。”據金田塑業駐企服務員吳蘭軍介紹,自“千億工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以來,縣委辦公室創新工作方式,除駐點式服務外,推行管家式服務、組團式服務,協調解決企業工作推進中的有關問題,并督促解決落實,讓企業輕裝上陣,不斷做大做強。
筑巢引鳳正當時。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航的關鍵節點,目標已定,機遇已來,如何為“千億工業”搭好橋、鋪好路尤為重要——
招商工作底氣足不足,就看城市營商環境好不好,給予后盾有多足。云陽縣委副書記、縣長覃昌德表示,要按照“隨叫隨到、服務周到”的工作要求,不斷優化審批流程、簡化審批條件、完善市場監管機制,不斷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質量效率,持續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減成本,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優化“千億工業”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該縣多措并舉,用超常規思路舉措、打破常規制度規則,將“減少環節、精簡流程、縮短時間、降低費用”等要求作為切入點,打造讓企業家投資放心、發展安心、生活舒心的營商環境。
圍繞做大做優產業服務平臺,為“千億工業”高質量發展目標保駕護航。該縣按照“三生融合”總體要求,打造“園區、物管、投資”三大平臺,以“三生融合”總體要求,加快推進工業發展區建設,全力構建“1”個市級特色產業園,“5”個中小企業集聚區,“42”個樓宇工業園的“1+5+42”工業發展平臺;充分發揮“工業管家”工業物管綜合服務作用,為企業提供生活、業務、財政等全方位服務,實現“拎包入住”,全力幫助企業發展壯大;圍繞資源要素整合,做好整體開發,并加快推進千億工業股權投資基金進度,統籌政策資金的同時做好金融服務。
用“保姆式”服務全力助推企業梯度成長,按照整體謀劃、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的原則,搭建“個轉企-企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的階梯式培育體系,推動工業企業做大做強。此外,在企業質量提升方面,該縣全力抓好工業企業“上云、上規、上市”培育,實施“工業企業上云計劃”,加強產業云平臺打造,常態化開展工業企業“上云”沙龍,推動規模企業實現“上云”全覆蓋;按照三級服務、分類指導、一企一策的原則,全力培育企業升規,新創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建立了優質企業上市培育專班,著力解決“不愿上”“不能上”“不會上”的問題,目前正重點推進4家企業培育上市。
“十三五”亮點——
●“十三五”時期,成功獲批“雙50”中等城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項目572個,先后引進江龍高速、彩納新材料等952個項目,協議投資823億元,地區生產總值邁上400億大關;
●“十三五”時期,30名市管領導“包戰區”,1.5萬幫扶干部“齊上陣”,社會各界“踴參與”,145個貧困村全面出列,13.4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4萬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2萬元大關;
●“十三五”時期,全縣提檔升級人行道10萬余平方米,新增建成區綠化面積374萬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376萬平方米,全縣“一江四河”水質穩定保持在II-III類;2020年,全縣城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達357天;
●“十三五”時期,成功創建龍缸國家5A級景區,滾動實施大旅游重點項目85個,年游客接待人次最高突破25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100億元。
“十四五”看點——
“十四五”時期,云陽將努力實現以“千億工業”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集聚地、科技創新承接地、公園城市標桿地、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范地、三峽城市核心區重要支撐的“五地一支撐”目標。并提出在2025年建成“雙50”中等城市的基礎上,積極謀劃、爭取、推進“100平方公里、100萬人口”大城市建設;以及擬用7年的努力,爭取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到2030年,爭取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著眼長遠,提出建設“雙100”城市、發展“雙1000”經濟的“雙百雙千”戰略。
●圍繞“‘千億工業’引領的現代產業集聚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舉全縣之力推動“千億工業”高質量發展,做優做強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做大做強大旅游、大健康、大數據產業。
●圍繞“科技創新承接地”,增強發展新動能。深入實施科技興云、人才強云戰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合力,加快建成市級高新區,爭創國家級高新區。
●圍繞“公園城市標桿地”,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加快公園城市建設、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成宜業宜居宜樂宜游公園城市,繪就“干凈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畫卷。
●圍繞“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地”,實現鄉村讓人們更向往。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努力繪就城鄉區域和諧共美新畫卷,建設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范地”,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云陽。以“生態+”的理念謀劃發展、“+生態”的思路發展產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城市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圍繞“三峽城市核心區重要支撐”,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找準具體抓手,確保經濟總量、人均GDP、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區域領先,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向開放橋頭堡。
●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設幸福美好新云陽。適應人民群眾需求變化,努力辦好各項民生實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幸福美好新云陽。
趙童 劉玉珮 黃偉 本版圖除署名外由云陽縣委宣傳部提供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