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報集團三峽分社記者 巨建兵 通訊員 楊梅娜
云陽縣泥溪鎮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近年來,當地大批村民通過發展柑橘、香菇種植業實現了脫貧增收目標。圖為泥溪鎮勝利村初具規模的柑橘園。(資料圖片) 通訊員 劉興敏 攝/視覺重慶
脫貧攻堅進程中,一個又一個“云陽之變”引人注目:
消費扶貧經驗入選2020年全國50個典型案例,成功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貧困患者居家康復定額救助經驗全國推廣,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成為全國樣板……
云陽縣鳳鳴鎮馬軒村88戶建卡貧困戶如今不再“守著土地等飯吃”。他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葡萄、蔬菜、生態漁業等產業發展,人均年純收入增長到16859元。
貧窮,對于馬軒村的村民來說,已經成為歷史;對于云陽145個貧困村、13.4萬貧困人口來說,也已成為歷史。
云陽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縣,也是重慶市脫貧任務最重的區縣之一。歷史時序的刻度上,清晰記錄著云陽大地的減貧“密碼”:
近年來,全縣145個貧困村整村出列;13.4萬貧困人口脫貧“摘帽”,無一人返貧,在云陽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盡銳出戰,攻堅拔寨合力更強
在共同富裕的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近年來,云陽舉全縣之力抓脫貧攻堅,建立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制,健全縣鄉村三級指揮體系,30名市管領導下沉一級“包鄉鎮”,145支駐村工作隊“三在村”,1.5萬名幫扶干部“齊上陣”。黨支部成為脫貧攻堅的堅實堡壘,一大批敢擔當、有能力的黨員干部充實到村、社區,用“辛苦指數”換來寫在群眾臉上的“幸福指數”。
中國進出口銀行、重慶市政協扶貧集團、山東省威海市、重慶市九龍坡區、渝北區情系云陽大地,通過結對幫扶、產業協作、人才交流,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4.6億元,實施各類扶貧項目400余個。
云陽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戰貧勝勢。
以該縣后葉鎮吉慶村為例,村黨支部創新“黨小組+”模式將黨組織延伸到產業鏈上,把黨員致富帶頭人、種植大戶和貧困群眾組織起來、抱團發展,探索出了一條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融合互促的新路子。創新開展駐村工作隊“賽技能、賽業績”活動,以硬考核倒逼駐村工作隊履職盡責、擔當有為。持續開展“干群一家親”活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2萬余件次。
聚焦深度貧困,啃下最硬“骨頭”
海拔188米至1290米的云陽縣泥溪鎮,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土地貧瘠,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
而今,致富之花遍開泥溪熱土,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洋溢在村民們的言談話語間。
泥溪鎮桐林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凌希泉是典型的因病致貧戶,在鎮村扶貧干部幫扶下,如今夫妻二人年收入有七八萬元。
貧困群眾的需求在哪里,扶貧工作的落腳點就在哪里。云陽縣委、縣政府對照現行脫貧標準,從嚴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啃下脫貧攻堅最硬的“骨頭”。
聚焦“兩不愁”,通過務工引導,穩崗就業;開展消費扶貧,助力增收;產業扶貧基地、扶貧車間建到村,實現當期脫貧與長期增收統籌結合;公益崗位定點到人,技能培訓班開到田間……
聚焦“三保障”,不斷完善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短板,增進民生福祉,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近年來,云陽縣累計發放貧困學生資助金5.6億元,生源地助學貸款3.3億元,為523名少兒開展送教上門,全縣無一名學生因貧失學。
云陽在精準落實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的基礎上,創新出臺居家康復救助政策:對患有惡性腫瘤、冠心病、風濕性關節疾病等17種大病、重病貧困患者,每年籌集1000萬元居家康復救助專項資金,根據病情分段每月給予100至500元定額藥費救助,共落實居家康復救助7120人、救助金額4538萬元。2018年,云陽居家康復經驗做法被國家衛健委、國務院扶貧辦通報表揚。
易地扶貧搬遷后扶成為全國樣板。建立“專業合作社+基地+搬遷戶”聯動發展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全覆蓋開展搬遷勞動力技能培訓,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產業先行,奮力書寫脫貧之變
近年來,云陽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一個個拔掉窮根的村莊,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奮力書寫脫貧之變。
產業發展風生水起。開展農業產業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三年倍增計劃,把貧困戶全部“嵌”在產業鏈上,村村都有了主導產業,建成柑橘園區31.5萬畝,中藥材基地9萬畝,年出欄牛羊64.6余萬頭(只),柑橘、中藥材、牛羊三大骨干產業覆蓋所有貧困村和大多數家庭。
持續推動“農業+”多業態融合發展,積極探索利益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模式,真正把貧困群眾“嵌”在產業鏈上,分享鏈條增值收益。農村電商帶動消費扶貧新模式應運而生,打造“天生云陽”區域公用品牌,依托扶貧公益平臺,銷售扶貧產品。
在重慶市率先開展領導干部直播助農公益活動。依托山東省、中國進出口銀行、中新項目管理局等幫扶資源,推動云陽紅橙、三峽陽菊銷往新加坡、印尼、香港、澳門等地。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云陽著力突破交通瓶頸,近年來累計實施農村公路建設4600余公里,全縣行政村通暢率、自然村通達率、行政村通客車率均達100%。前所未有的交通基礎設施大投入,補齊了脫貧短板,筑牢了攻堅基石。一條條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應運而生。
這些年來,全縣干部群眾憑著超乎尋常的努力,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精準脫貧的“云陽之變”:消費扶貧經驗入選2020年全國50個典型案例,成功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貧困患者居家康復定額救助經驗全國推廣,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成為全國樣板,“云陽面工”就業培訓被評為“舌尖上”的勞務品牌,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和項目招標“以案四改”經驗在新華社《內參清樣》、人民日報刊發并推廣。
鄉親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云陽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讓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