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鎮吉平村是貧困村,也是云陽縣三個“重慶市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之一。村里有一支思想素質和服務群眾好、工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強、吃苦和奉獻精神佳的“不走的工作隊”——村支兩委干部。
吉平村的干部年齡結構合理,五名干部中有三人是退伍軍人,他們雷厲風行、干練實在,全身心投入到村集體發展中,默默奉獻著。
2019年初,村集體利用村委會辦公室的地理優勢和條件,興辦了鄉村旅游接待點(農家樂),利用原棲霞小學的閑置校舍,改建了700多平方米的養豬場和1000多平方米的蠶桑基地,開足馬力發展村集體產業,努力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
由于吉平村左接場鎮,右鄰葡萄園,絡繹不絕的客人光顧農家樂。每當有客人吃飯,五名村干部當起廚師和服務員。村支書王明建曾在部隊當過炊事班長,是農家樂的主廚,另外幾名村干部燒火、理菜、擺放碗筷、上菜斟酒,分工協作,忙得不亦樂乎。棲霞油菜花節期間,曾經一天接待了12桌客人。開業至今,村集體獲得純收入4萬余元。
村集體的養豬場有生豬160多頭,其中母豬25頭。為了節約人工成本,沒有請專人飼養,由村支兩委干部幫忙打理。無論春夏秋冬,他們堅持每天去豬場喂豬、打掃豬圈,為母豬人工授精、打防疫針、殺豬賣肉。特別是母豬下仔期間,他們有時通宵守在豬圈旁,成了養豬能手。截至今年9月,該養豬廠出欄肉豬35頭,村集體獲得毛收入21萬元,預計今年底毛收入在100萬元以上。
蠶桑產業是吉平村的主導產業,是“三變”改革的項目之一。村集體流轉土地150余畝,種植桑樹8萬多株,新建蠶床1860平方米,共育室5間。村干部到其他村學技術,從試養到規模喂養,從學徒到專家,村支兩委干部帶領黨員群眾改建房屋、整治土地、栽種桑苗、采摘桑葉、收摘蠶繭。2019年9月至今,已養蠶三季,村集體獲得利潤2萬余元。
在脫貧攻堅中,有的干部凌晨4點起床,5點在土地復墾現場忙碌;有的干部生小孩滿月第二天就抱著孩子上班;有的干部放棄家里的事,為村民鋪水管,為貧困戶送冬衣,運材料為低保戶修房屋,贏得了村民的好評。群眾說,吉平村的干部是最“下得頗”(吃得苦)的干部,是比“農民還農民的好干部”。有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有扶貧工作的真實成效,有老百姓的良好口碑,吉平村順利通過了脫貧攻堅國家普查。
一直以來,由市縣干部組成的吉平村駐村工作隊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堅持每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不斷提高干部的政治覺悟,為村集體發展出謀劃策,提升鄉鎮干部的治理水平,增強農戶產業發展的信心,培育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通訊員 葉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