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云陽是如何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以黨建促脫貧的?
張學鋒:近年來,我們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以黨建引領脫貧、以脫貧檢驗黨建,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凝聚脫貧合力,跑出攻堅加速度。一是充實骨干力量強堡壘。從2018年起實施“頭雁工程”,近三年累計選拔了427名致富能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建強基層“領頭雁”隊伍。同時先后優選188名年富力強黨員干部充實貧困鄉鎮班子,使黨員干部成為脫貧攻堅的“主力軍”。二是強化支部引領促增收。注重發揮村級黨組織的“火車頭”作用,帶領村民發展致富。例如,后葉鎮吉慶村黨支部創新“黨小組+”模式將黨組織延伸到產業鏈上,共設養殖產業黨小組、中藥材產業黨小組、干果產業黨小組等3個黨小組,各黨小組把黨員致富帶頭人、種植大戶和貧困群眾組織起來、抱團發展,探索出了一條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融合互促的新路子。2019年底,吉慶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5萬元,昔日產業薄弱村今朝變全縣“網紅村”。三是激勵黨員帶頭當先鋒。全面推行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制度,激勵農村黨員在脫貧攻堅中作示范、當先鋒,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巴陽鎮天山村黨支部書記張朝軍,牽頭成立李子種植合作社,帶領村民發展李子1000余畝,先后吸納村里61名貧困群眾入社,通過示范傳授新技術、牽頭組織闖市場,去年社員人均增收900余元,村民親切地稱他“致富書記”。
記者:云陽縣在產業扶貧中,打造了“天生云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云陽如何發揮品牌效應,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覃昌德:“天生云陽”是云陽的區域公用品牌,也是重慶市首家做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我們主要從三方面來切實做好產品。一是組建了機構對“天生云陽”品牌進行管理,制定嚴格的進入和退出的標準,強化監管,只要有一條不符合就全部退出,真正讓“天生云陽”品牌走得更遠、更好、更穩。二是使用公用品牌的農產品的生產基地要有嚴格的生產標準,例如綠色生產基地、GAP認證基地等,讓消費者更加放心。三是讓大數據智能化為“天生云陽”產品賦能。云陽在所有的基地利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進行監控,科技助力,例如很多基地里就有溫度、濕度、蟲害、水肥一體化等。截至目前,有50大類農產品進入了“天生云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要做好宣傳。一是組織“天生云陽”區域公用品牌以及子品牌,參加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各類展覽會。其中很多產品在展覽會上攬獲無數金牌、銀牌等,品牌產品得到認可。二是在全國各地組建了“天生云陽”的實體店。消費者直接進店去體驗產品,宣傳推介效果更好,目前全國已有幾百家實體店。三是開展“天生云陽”全國行品牌活動。例如“天生云陽”山東行、“天生云陽”威海行等,根據消費者的愛好、偏好,推介銷售農特產品。如今,“天生云陽”品牌的名譽度、美譽度是越來越響。
要做好保障。一是保障好消費者權益。縣政府全年為“天生云陽”產品購買保險險值超過2億元,一旦消費者發現產品是假的,保險公司優先理賠,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二是保護好品牌權益。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自“天生云陽”品牌成立以來,銷售額已超過60億,其中為貧困家庭直接銷售農產品接近5億。“天生云陽”區域性公用品牌對推動云陽脫貧攻堅,讓老百姓全面奔小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市政協辦公廳扶貧集團在助推云陽脫貧攻堅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舉措、成效如何?
吉強:脫貧攻堅以來,市政協辦公廳扶貧集團實施幫扶項目183個,助推重點項目31個,落實幫扶資金10.67億元。取得這些成效,主要是領導高度重視,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狠抓重點項目,解決發展瓶頸,大力支持泥溪鎮建成“三大產業基地”,使得泥溪鎮產業從無到有。市水利局投入7.05億元建成各類水庫4座。市民政局投入700萬元新建了社區養老服務站1座,公共服務中心9個。市慈善總會為云陽大病醫療救助注資500萬元,幫助解決貧困群眾居家康復和住院自費部分醫療費用。重慶軌道集團每年投入5000多萬元,在主城通過站臺廣告、主題車廂等全方位宣傳云陽旅游和“天生云陽”農特產品。
記者:駐村以來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劉江龍:新一輪脫貧攻堅以來,群眾有矛盾及時調節、生產生活有困難及時解決。群眾對我們越來越親切,空巢老人愿意讓我們陪伴、開院壩時會為我們準備幾根新摘的黃瓜解渴。
干群關系越來越融洽,干事越干越有勁,泉水村變化越來越大,全村建成了上環中藥材450畝、中環紅心蜜柚1400畝、下環柑橘300畝的“三環特色產業帶”,全村土地利用率超過90%。2019年帶動本村群眾園區務工收入8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余元。現在基本實現了公路通到組、家家便民路、飲用水入戶、戶戶安全屋、醫療有保障、學生有書讀、產業大發展、生活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