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回家鄉也能把我的事業做好,我何必還要在外面漂泊呢?”開足馬力生產的廠房外,與記者聊了許久的劉衛東,說到這話時,顯得格外真誠而篤定。
2019年11月,劉衛東回云陽創辦的重慶正信電器科技有限公司在工業園區人和組團正式投產,這標志著他開始拓展全新的事業版圖,也意味著20多年漂泊他鄉的日子終成過去時。“父母一直不肯跟我過浙江去住,所以我們全家人每年都是雷打不動,臘月二十三前后返鄉過年,正月初八前后又回浙江,現在好了,不用每年這樣跑了。”對于“漂泊”二字,劉衛東有著很深的體會,千山萬水阻不斷的是親情,還有鄉情。
他鄉創業初體驗
2019年5月,在面臨公司注冊取名時,劉衛東和家人經過了反復篩選,他拍案決定,就叫重慶正信電器科技有限公司。“人嘛!要正直,要講信用,企業才能做的好。要讓客戶信任我們的產品,以正直誠信為本,這是企業的基石。”多年下來,劉衛東早已學到了浙商人的能干和精明,但骨子里也依然保留著山里人的淳樸與耿直。
劉衛東的老家在清水土家族鄉磁溪村,在他小時候,那兒還是個貧困落后的小山村。1992年,20出頭的劉衛東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加入了打工潮。來到被稱為電器之都的浙江省溫州市樂清柳市鎮,他在新華集團開始了長達6年的打工生涯。剛開始在廠里面當工人學習裝漏電、速活開關等電器技術。為了更好地學到真本領,有時他還自掏腰包請廠里的技術工人吃飯給他“開小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不但把所有的零部件都學懂弄通,還掌握了一套完整的電器相關技術。
在經濟相對更發達的浙江,劉衛東學到的不僅是手藝,更有經商創業的思維。在這種氛圍中,他并不安于只做個打工仔。2002年,劉衛東與弟弟一起開始了創業之路。和大多數人一樣,創業初期的他也遭遇了重重困難,不僅缺資金,還缺經驗、缺人脈,而身為外地人的他還常常四處碰壁。”有時別人一聽我是外地口音,談業務理都不理我,每回碰到這種情形,就是最想家的時候。“劉衛東回憶說。
雪上加霜的是,在劉衛東的公司起步不久,便遭遇了金融危機。在一筆出口貿易訂單上,他的公司為尼日利亞一家企業生產了6條集裝箱產品,而對方定金只給了30%,對于后期貨款,國外企業表示要見他公司的提單才付全款。豈料,當6條集裝箱到非洲港口后,接手貨源的那家國外企業卻資金破產,無法支付全部貨款。情急之下,劉衛東決定只身前往非洲。經過20多小時的飛行航程到達尼日利亞后,來不及休整一身疲憊的劉衛東開始低價處理產品,虧得一塌糊涂。“6條集裝箱產品的產值合計兩百多萬元,低價處理虧了一百多萬元。”彼時身處異國的劉衛東頭一次在成年后流淚。回國后的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焦慮中,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度成了常態,因為那時的一百多萬元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公司一下被打回“解放”前。但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劉衛東卻堅持按時交付了材料供應商的錢款。正是這份誠信感動了供應商,劉衛東意外得到了一份支持——供應商決定繼續合作并給他資金幫助。就這樣,劉衛東重振信心,決定從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