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工業園區的本信電子科技(重慶)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數據線束、汽車線束、電源線束等生產和銷售的工業企業。公司負責人徐本國是地地道道的云陽人,之前在廣東深圳創業多年。因為企業發展的需要、因為對家鄉的眷戀、因為云陽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他逐步把深圳的工廠搬回云陽。
闖蕩深圳 六個月干到廠長
1973年,徐本國出生在棲霞。從成都理工大學畢業后,決定去深圳闖一闖,通過招聘進入了一家臺資企業。
徐本國所在的企業分廠主要是做紡織品,他整天泡車間,了解生產各個環節。通過細心觀察,發現車間一線預算原材料用量時都是按成品計算,而不管是布匹還是紡線都有折疊,而折疊的那部分通常都沒有算在成本里。
這一次的成本核算進步,讓工廠在報價和利潤上有了很大提升,徐本國也因此獲得提拔。沒過幾個月,廠長因為請產假要離職一年,公司決定任命剛剛入職六個月的徐本國為代理廠長。
辭職創業涉足電子行業
徐本國憑借自己的努力在公司干得風生水起。幾年時間下來,他似乎已經觸摸到了“天花板”,每天閉著眼睛就能把工作出色完成。經過思考,徐本國決定辭職創業。
因為當初的老板對徐本國有知遇之恩,徐本國承諾不會做公司的競爭品,而是轉而涉足此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電子行業。“當時也沒有過多想,只是避開日用品行業,沒想到走對了。”如今,徐本國當年打工的那家企業已經不復存在,而電子行業卻朝氣蓬勃。
可能當時的徐本國還沒有預料到行業變遷,但那顆感恩之心卻在冥冥之中幫助了他。
遭遇非典 企業瀕臨倒閉
2003年,是徐本國開始創業的元年。但一開年非典就肆虐開來,剛剛起步的事業風雨飄搖,加上剛開始涉足電子行業,技術不夠創新,沒有穩定客戶,前三年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
“最窮的時候,客戶叫我去拿貨款。我身上坐公交車的路費都沒有,還是跟工人借了路費趕過去。”“因為沒有錢買材料,客戶跟我訂貨,我只好撒謊說最近太忙做不過來。”到2006年,徐本國的電子廠房租交不上、工資發不起。
當時,徐本國的父親徐培柱變賣了家里所有的牲畜、糧食,揣著兩萬塊錢去到深圳,靠著這筆錢交租金、發工資,買材料,救活了企業。這次瀕臨倒閉的經歷之后,徐本國意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開始逐步開發新產品,企業發展蒸蒸日上。
反哺家鄉 推動千億工業高質量發展
2011年,徐本國回老家探親,注意到棲霞、水口場鎮上很多麻將館人氣爆滿,許多在家勞動力沒事兒干。徐本國萌生想法,把深圳公司的產品發回老家加工,然后發回檢驗,合格后再發給客戶。
有了水口、棲霞的成功經驗,徐本國想要進一步提升加工效率,把深圳前端工廠逐步轉移回云陽。2017年,本信電子和縣政府簽約,正式落戶云陽。目前,公司生產已經步入正軌。
企業從深圳轉移回云陽,既是發展所需,也是環境相吸。徐本國說,近年來家鄉的營商環境發生實實在在的改變,各項優惠政策、“店小二”式的服務措施都大大增強了他返鄉創業的意愿和信心。
徐本國說,回鄉辦企業,縣里面只要每到一個節點,都會提供非常好的幫助。回來辦企業只進一扇門,只找一個人。這次縣里召開千億工業大會,出臺了很多紓困惠企的政策,更是干貨滿滿。
下一步,本信電子還將投入30臺機組設備,預計9月份工業產值可2000萬,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000萬以上。與此同時,將輻射帶動更多鄉鎮參與產品加工,促進在家勞動力就業。
記者 徐磊磊 實習生 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