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陽縣人大常委會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思路,通過集聚專業力量、強化部門協作等多種方式,逐一破解當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存在的難題,有力助推了公益訴訟檢制度在云陽落地生根、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緩解專業人才緊缺之困
2019年9月,在啟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調研時,縣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發現,“點多面廣”是公益訴訟涉案的典型特征。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在編干警僅6人,并且適應不同領域案件特點的專業化人才儲備不足。
對此,調研組成員向信平打趣道:“一說到問題,似乎歸根結底都成了財力支撐、人員編制問題?短時間內又不能解決,但這決不能成為我們推動工作的‘絆腳石’!”
2019年11月,在縣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時,向信平等人建議,縣檢察院等相關部門要轉變思路、多管齊下,考慮從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等角度解決工作力量薄弱問題。
會議形成的審議意見還提出了“硬指標”,包括要求相關部門“探索行政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兼任檢察官助理”“引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職律師、專家學者等積極關注、支持和參與公益訴訟”,等等。
審議意見得到了相關部門認真落實,集聚了一批檢察“外腦”力量。
2020年5月,縣檢察院選聘了兩名縣生態環境局專技人員擔任“特聘檢察官助理”,專門從事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走在了全市基層檢察機關前列。
7月,向信平、劉興等16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也正式上崗“公益訴訟聯絡員”。縣檢察院還設立公益損害舉報中心,根據案件性質等情況,對舉報人給予獎勵500~2000元。
新機制的建立,產生了一系列實際效果。今年,先后有6名特聘檢察官助理、聯絡員參與了盤龍街道盤石中學外側有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等案件2件,有效解決環保案件中調查取證、司法鑒定、生態損害界定、修復費用評估等專業難題。
著力改變“單槍匹馬、單打獨斗”局面
2019年,在相關部門、鄉鎮(街道)調研時,調研組認為,個別行政部門對公益訴訟性質不理解,存在抵觸情緒,不愿配合做詢問筆錄,提供材料時故意拖延或者互相推諉,甚至干擾阻礙工作人員調查取證、消極整改等情況,基本上處于檢察機關“單槍匹馬、單打獨斗”局面。
對此,審議意見也提出具體整改要求。但事實上,它沒有帶來實質性改變。
2020年6月,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勇率隊到縣檢察院開展審議意見整改落實及水污染防治情況集中調研。
座談中,調研組還圍繞68件涉及水污染的公益訴訟案件不時詢問,個別行政部門顧左右而言其他,明顯有“甩鍋”情緒。
在征詢縣檢察院需要報請縣級層面協調解決事宜時,“加強部門協助”依然是最急切的呼吁。
6月15至16日,調研組連續兩日召集縣政府辦公室、縣生態環境局、縣水利局等部門座談,“牽線搭橋”協調具體事宜。
日前,縣檢察院與縣生態環境局、審計局等部門會簽了《關于在公益訴訟工作中加強協作的實施意見》,明確生態環境領域“9條協作意見”、審計領域“6條協作意見”,暢通了線索移送、信息共享、專業協作等渠道。
據悉,今年,縣檢察院先后召開部門聯席會議6次、共同研究疑難案件2件。會同縣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對重點醫療機構處置醫療污水、醫療廢物等情況進行檢查;對富正市場、柏楊灣市場、蓮花市場等農貿市場活禽非集中宰殺情況進行宣傳勸阻……
但打破“部門壁壘”,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檢察機關要堅持雙贏多贏共贏辦案理念,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繼續完善縣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推動檢察機關、有關機關和社會組織建立系統化、常態化的長效協調工作機制。
督促完善訴前溝通協調機制
2019年10月,調研組連續一個月,到澎溪河河道沿岸企業廠礦、江口鎮、云安鎮、黃石鎮、外郎鄉等地,對訴前檢察建議落實情況進行明察暗訪。
調研組了解到,一方面,一些鎮街基層干部認為檢察建議“言之易行之難”,操作性不強,對可能成被告或整改對象感到壓力較大。
另一方面,基層也反映有的檢察建議質量不高,對違法事實、證據和法律適用闡述不夠嚴謹、不充分。有的檢察建議在發出之后,對實際整改成效關注度不夠。
據此,調研組及時與縣檢察院等相關部門溝通,反饋基層意見建議,督促縣檢察院樹牢“訴前實現保護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理念,完善訴前程序,切實維護檢察建議嚴肅性權威性。
如今,縣檢察院訴前主動加強與主管部門、鄉鎮溝通協調,已成為工作常態。2020年6月,縣檢察院在巡河發現長江大橋南橋頭固體廢物違法堆放后,隨即開展現場調查取證,協調縣生態環境局、盤龍街道、涉案企業現場座談,共商解決方案,目前已采取轉移處理、加緊完善管網等措施。
對此,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要持續把訴前實現維護公益目的作為最佳狀態,發揮訴前程序的提醒、引導和督促作用,促使行政機關履職整改,爭取以最小的司法投入取得最佳的社會效果。
推動開展“等”外領域探索
案件結構不合理,是當前各級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普遍存在的一項突出問題。
調研組發現,從2017年以來全縣公益訴訟立案調查108件,其中91%案件都屬于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而其他等領域案件相對較少。
2020年,渝北區加州花園小區火災一案,引發了全民對消防安全的極大關注。
針對火災暴露的消防通道堵塞等問題,調研組根據《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等文件精神,協調縣檢察院等部門主動介入,制定“消防安全”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方案,摸排公益訴訟線索8件。
2020年6月,調研組一行到縣城區銀海市場、新世紀百貨、重百商場等場所,查看消防通道堵塞、干貨銷售層無噴淋裝置。到城鄉社會福利院、城鄉敬老院等養老機構,查看消防設施不完善等情況。
圍繞調研發現的問題,督促縣檢察院分別向縣商委、縣民政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
健全案件“回頭看”工作機制
2020年6月,調研組到人和街道、黃石鎮、云陽鎮、龍洞鎮等鄉鎮(街道)對15件重點公益訴訟案件開展“回頭看”。
在人和街道,調研組還就立新社區污水直排仍未整改到位問題,再次召集縣生態環境局、縣水利局、人和街道商議解決,目前相關措施正在加緊完善。
“單位在全市公益訴訟檢察單項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被市院授予‘公益訴訟考核先進單位’”8月6日,在縣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上,縣檢察院檢察長陳璋劍系統匯報了云陽縣推行公益訴訟制度以來工作成效及審議意見整改落實情況,談問題實事求是,說打算操作性強。
“贊成38票,反對0票,棄權0票”隨后,38名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一致通過了縣檢察院工作情況報告。
同時,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也希望,縣檢察院等相關部門認真消化吸收人大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堅持把訴前檢察建議落實、公益恢復等情況作為檢驗公益訴訟成效的重要指標,重點探索開展“回頭看”專項活動,定期詢問行政執法人員、查閱相關資料、回訪周邊群眾、實地踏勘效果,督促行政機關積極履職整改,防止整改回潮反彈,確保訴前檢察建議落實到位。
(通訊員 張山 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