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把女性比作水,然而水看似柔弱卻有著無與倫比的韌性。在鳳鳴鎮玉帶村,貧困戶聶代英就用勤勞苦干和女性特有的自強堅韌撐起了家里的“半邊天”,奔向幸福新生活。
夏末初秋,在處處蔥蘢的玉帶村,聶代英家的柚園綠意盎然。一大早,她就背上水箱來到柚子樹前忙管護,看到其中幾棵樹已結出碩大的果實,她不禁喜上眉梢,“種三年了,今年掛了這么多果子,真好!”
柚園旁,就是聶代英家幾年前建好的新房子,青山環繞,白墻青瓦,玉米鋪得一地金黃,農家小院無不透露著平平淡淡卻觸手可及的幸福。對比起十多年前的境況,聶代英感慨萬千:“全靠國家政策好,現在才大變樣了。”
過去,聶代英家就在新房前的這條大山溝里,由于土坯房垮塌,沒錢蓋新房,她和家人只能借住在別人的舊房子里,兩個年幼的孩子還在讀書,正值盛年的丈夫患了精神疾病。一時間,生活的重擔全壓在當時才三十出頭的柔弱婦女肩上。東拼西湊借錢供孩子讀書,給丈夫治病,她常常夜里一個人悄悄落淚。
可抹干了眼淚,日子還得繼續。堅強的聶代英起早貪黑干農活,一邊照顧患病的丈夫,一邊把孩子拉扯大。當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聶代英一家終于迎來新的希望。她家不僅享受了低保政策,還納入建卡貧困戶,丈夫享受居家康復,醫療沒了后顧之憂。2016年,她家通過異地扶貧搬遷政策搬進新房。新房視野開闊、緊鄰公路,聶代英樂了好一陣子。
從此,聶代英一家的生活面貌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女兒成家了,兒子畢業后外出打工,也能自食其力了。丈夫的身體狀況從去年開始也有了極大好轉,聶代英做農活時,還能給她搭把手。這幾年,在扶貧政策惠澤下,聶代英家的好事一樁接著一樁。年過半百才苦盡甘來的她,拼勁兒卻更足了。“政策幫扶了,自己還是要勤快點,等靠要可不行!”聶代英堅定地說。
如今,聶代英還得到了一份村里公路保潔的工作,每年可掙3000多元。空閑時,她還到周邊的桑園務工。通過到戶產業扶持,她發展起種養殖:養豬,種柚子,樣樣都不比別人差,家里的年收入跟前些年相比早就翻了番。
“現在的好生活,也是他們自己勤勞苦干得來的,所以我們村組干部和幫扶人都感到非常欣慰,今后我們還要進一步幫助她。“ 鳳鳴鎮玉帶村負責人告訴記者。
生活條件好了,精神世界還要豐富起來,農村人也能趕時髦。這不,聶代英花錢“奢侈”了一把,買回電子琴學習,重拾年少時的愛好。”周圍鄰里的生活越過越好,我們也不能掉隊,也要過上小康生活!“聶代英一邊擺弄電子琴,一邊高興地說。
農家小院里,琴音不時傳出,那是“小康奏鳴曲”里的一串動人音符。(記者 陳小婭)
直播 | 云陽見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鄉村旅游啟動儀式暨南溪鎮“伴城伴鄉”文化旅游季活動
2025-03-01 09:00:00
云陽報第20200806期